第四百二十章 :军乱(2/3)
反正老百姓什么都拜!”
傅彤点了点头,最后吩咐了一句:
“行吧,反正现在还在光州,但出了境,谁要是再敢乱吹,我扒了他的皮!”
扈兵点头:
“不用营将动手,兄弟们自己来!”
……
一阵好吹,吴元泰累得不行,终于出了那片聚落,他才塌了一口气,软了下来。
而那边,见机的黝黑军士连忙将竹筒递给了他,然后笑道:
“黑郎吹得好!嘿嘿!”
不过话里虽夸,可除了送了个水后,就没有其他感谢了。
也觉得有点不好意思,那人对吴元泰说道:
“哎,家里的媳妇刚给咱生了个男娃,不告诉他们咱出发了,心里总有点不得劲。”
“真麻烦了,黑郎,后面指定给你拉个媒。”
吴元泰摆摆手,表示都是军中兄弟不用来这些,不过他在听了这军汉的话后,纳闷了:
“周大郎,人家都觉得不要给妻儿老小晓得自己开拔了,怎么偏偏你还反过来呢?不怕家人担心吗?”
却不想这个周大郎说出了这样一番话:
“嗨!咱就是让他们担心,你没媳妇,不懂。这有人能惦记着你,想着你,那就是美!”
吴元泰撇撇嘴,也不理会周大郎了,倒头又躺在了草料上。
那边周大郎见事情办好了,也不多呆,嘿嘿几声,和几个相熟的袍泽打了个招呼,就归队了。
像他们这些普通吏士,普遍都腿着行军,也就是吴元泰这样的技术人才,因为关系要害,所以才能躺在辎车上。
此刻,吴元泰躺在草料上,睁着眼,看着头顶上的蓝天。
也不晓得老家的天,有这样蓝不。
……
乾符四年,六月十六日,太原,暗流涌动。
太原虽是大唐北都,其命运自然是与大唐国运息息相关的。
但这两年却又似乎是更加多舛了一些了。
先是沙陀铁骑突破雁门关,昭义节度使李钧阵亡的消息,迅速传遍了城内的每一个角落。
太原与晋阳常常互为指代,但实际上这是两个概念。
太原是大的行政区概念,辖着晋阳、太谷、祁县等十几县。
而晋阳实际上就是城的概念,而且就特指晋阳三城的西城。
晋阳是座老城,自战国时赵国建都起,就坐落在晋水、汾水之间。而到了本朝,晋阳又分为晋阳三城。
西城在汾水西,是百姓聚居、商贾往来的地方,有市集、官仓。
东城在汾水东,是军府所在,河东节度使的衙署、河东军的军营全在这儿。
而中城则跨在汾水上,用桥梁连接东西二城,交通往来。
这三城连在一起,周长近四十里,墙高丈余,易守难攻,是实实在在的复合要塞。
安史之乱时,安禄山攻破洛阳,却始终打不下晋阳,就是因为晋阳守军凭着三城天险,死死堵住了叛军西进关中、北扰朔方的路,为朝廷调兵争取了时间。
而且晋阳本身军资充足,是有名的粮马基地。
晋阳城外的汾河谷地,土壤肥沃,能种粟、麦,太原府的官仓常年囤积数十万石粮食,足够供养数万兵马。
而它更北边的代州、忻州多牧场,太原府又设了‘牧马监’,每年能养出上千匹战马,以供养河东骑兵。
同时它还是交通枢纽,纵然是本地的粮食耗尽,后方的泽潞、河中,乃至天下其余各地,都可以驿道转运到太原前线。
所以,一般情况下,太原都是很难很难才会丢的。
但即便如此,百姓们还是不可避免的惊慌,因为城内就有沙陀人。
最早沙陀人二分,一个去了代北,一个就去了河东作为了牙军,而这部分兵力大概在三千左右。
经过三代人的时间,沙陀人其实差不多都融入进了太原,但奈何,一旦这种紧张关头,谁都疑神疑鬼,担心这些沙陀裔武士投靠城外的沙陀人。
所以很自然的,河东军就有人开始倒查三代,非要把沾了沙陀血的人找出来。
一时间,河东军中颇有点人人自危的意思在。
而在这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新任的河东节度使李侃,终于抵达了太原。
他除了重力打击此前的荒谬事后,做的一个非常奇怪的事情,那就是此人甫一到任,便召集了太原城周边依附于唐朝的“城傍”部落的酋长们。
这些部落,成分复杂,有铁勒、有吐谷浑、有契苾,甚至还有一些与沙陀同族、却与李国昌素有嫌隙的沙陀别部。
按照惯例,他们的子弟,也就是所谓的“质子”,平日里大多都居住在太原城内。
一方面,是作为唐王朝控制这些部落的人质;另一方面,也是让他们学习汉家文化,培养其对朝廷的向心力。
但在节度使节堂内,李侃对着这些忐忑不安的部落酋长们,宣布了一个让他们又惊又喜的决定。
“诸位,如今国难当头,沙陀叛乱,代北糜烂。本帅奉天子之命,前来主持河东军务。为表朝廷与本帅,与诸位同心同德,共御外侮之决心。
乱清小说提供了痴人陈创作的《创业在晚唐》干净清新、无错版纯文字章节: 第四百二十章 :军乱在线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