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九章 :昭义(2/3)
不过赵怀安从这番昭义人的“创业史”中,看出了一点东西,问道:
“你刚刚说昭义军的步兵天下无敌,我怎么没听说过?而且去年我和老高在鄂北与黄巢决战时,那王铎也派遣了一支昭义兵南下,最后连战场也没赶到就被草军的偏军给击溃了,就这也叫天下无敌?”
张承业窒了一下,暗道你赵大是淮西土锤,国朝的历史和典故如何能晓得,你当然不知道昭义军的厉害。
你要是知道他们的厉害,刚刚也不会差一点就要发兵干他们了。
至于被草军偏军击溃,这在张承业看来不过是一将无能,累死三军罢了。
毕竟昭义军是真的很猛的。
张承业直接就举了一个战例:
“昭义军步兵天下无敌的名气不是谁给的,而是他们自己在战场上打出来的。”
“我就说个最著名的吧,就是他们与朱滔的作战。”
“在当时的二帝四王之乱中,幽州节度使朱滔声势浩大,号称有两万骑兵、五万大军,还拉来了三千回鹘骑兵助阵。”
“而当时抵御朱滔的,是成德节度使王武俊和昭义节度使李抱真,二人合兵,骑兵也不超过万骑。”
“当时昭义军的步兵结成大阵、以步槊、弓弩,精甲大破幽州骑兵。”
“自此幽州大马不敌昭义甲弩。”
赵怀安听了这番故事,却一点没带捧场的,问了张承业一个问题:
“你说的这一战距离现在多久了?”
张承业愣了一下,说道:
“九十多年吧!”
赵怀安脸一拉,骂道:
“你也晓得九十多年了,你和我说嘛啊!以前能打,现在就能打?”
听了这话,张承业这才晓得赵怀安理解错了,连忙说道:
“昭义兵之精锐,不是一时之事。是地、将、兵三者共同影响,才有独步天下的步甲。”
“昭义在太行山以南的上党盆地,四周全是太行山的险峰,山道窄的地方只能容一人一马过。”
“节帅你想啊,敌军若来攻,要么走山间小径,要么攻关隘,这时候步兵的用处就比骑兵大得多。守住山口,搭起箭楼,再埋些拒马,便是千军万马也难进来。”
“久而久之,昭义的兵就懂了,在上党这片,步兵比骑兵更能发挥作用。”
“所以历代昭义帅无不大力培养精锐步兵。”
“再说是将,也就是李抱真。”
“此人本姓安,是归化的粟特武人,历代都是将门。”
“他作为泽帅的时候,朝廷要他防备河朔,可当时安史之乱刚过,泽潞土瘠赋重,百姓穷得连饭都吃不上,哪有闲钱养兵?”
“这李抱真是个有想法的,直接按户查丁男,三个人里选一个身强力壮的,免了他的租税徭役,只给弓矢,让他农闲时就跟同乡一起练射箭,到了年底,李抱真还亲自去考较,射得好的赏,射得差的罚。”
“就这么练了三年,您猜怎么着?练出了两万能开硬弓、善近战的步兵!这些人本就是农民,熟悉山地,又不用靠军饷吃饭,府库没花多少钱,却得了一支能打仗的劲旅。”
赵怀安眉梢微挑:
“只靠练得勤?怕还有别的缘故。”
张承业点头,忙接话:
“节帅说得对,这和昭义这地方老百姓有关系!”
“昭义这地方,自古就是战国武卒之余地,民风彪悍,男子从小就懂些拳脚,再加上靠近河朔,常跟叛军、藩镇兵打交道,没少见过打仗。”
“李抱真选的那些丁男,本就有股子狠劲,再经过三年严苛训练,一个个都成了‘以一当十’的硬茬。”
“后来李抱真跟王武俊合兵打朱滔,昭义步兵列阵在前,箭如雨下,朱滔的骑兵冲了三次都没冲破阵。”
“幽州的渔阳突骑那是多少年的精锐,骑兵冲步兵本又是占优,可昭义步兵硬是守住了,这不是厉害是什么?”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
“而且昭义军的核心武人也多是来自平卢军、淄青镇。”
“如刘悟家族,其祖父刘正臣为平卢军牙将,在平卢军中拥有一定势力。后来,刘悟进入昭义军,还带去了二千郓州兵作为牙兵,这些郓州兵原本出自淄青镇。”
“所以平卢、淄青籍就成了现在昭义军的武力核心。”
“此外就是昭义本地的豪强、土豪。”
“昭义军所管辖的泽潞地区,地势险要,民风彪悍,当地有不少豪强家族。这些豪强家族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往往会培养自己的武装力量,其子弟和部众也会成为昭义军的重要兵源。”
“最后就是藩兵,当时吐刘从谏时期,昭义军招徕了大量的吐谷浑人,这些人不仅带来了优良的青海骢种马和先进的养马技术,更充当着昭义军骑兵的核心。”
赵怀安听了这话,直接打断:
“你刚刚还说昭义兵有独步天下的步兵,怎么的?它骑兵也厉害?”
却不想张承业还真就点头:
“确实是如此。”
“昭义这地方有个说法,那就是山西出步,山东出骑!”
“我唐产马之地不多,其一在青海,其二在河东之潞州,其三在申、蔡。”
“这里面,除了青海是本来就产马,后面
乱清小说提供了痴人陈创作的《创业在晚唐》干净清新、无错版纯文字章节: 第四百一十九章 :昭义在线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