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五章 :执中(1/3)
大议散了后,王铎和寿州长史王友遇被安排带到了正厅旁边的偏厢。
在那边,他们看到节帅一边吃着馄饨,一边看着一份舆图屏风。
馄饨是唐时人冬至时会吃的,赵大觉得不错,后来就成了幕府的保留食单。
厨房也不用开大灶,灶上余温烧好的热水一煮就行。
不仅赵大能随便来一碗,幕府僚佐们熬夜的宵夜也是这个。
那边王铎眼尖,一眼就认出这张舆图屏风正是他献上的芍陂水域舆图。
在去年赵怀安带兵出征的时候,他带着幕府的水利人才专门一个水渠一个水渠跑了,然后由画匠图画出水脉图。
自己这年前才送上去,节帅年后第一天就开始办这个事,真是雷厉风行啊。
这一刻,因放假稍懈怠的弦立马紧绷起来。
作为最早追随赵怀安的幕僚,王铎很清楚节帅的为人。
重感情是真重感情,但讲工作态度也是真讲工作态度,节帅容不得官场老油子!
嗯,节帅的原话是:
“你想混,我给你钱,给你建庄园,让你享晚福!毕竟戎马生涯那么久,享受享受能有什么错?”
“但你想混可以,你屁股下的位置就得让出来!那是给奋斗者留的!”
“民脂民膏,一丝一厘都来之不易!我保义军不养蠹虫!”
“我知道一些人总觉得自己天高节帅远,颟顸散漫也没人看得到!但我就告诉这些人,我赵大有眼睛,有耳朵,我看到一个处理一个,看到一双处理一双!”
“我要看看是你头硬,还是我法硬!”
可以说这番话不晓得被多少官吏记在心里,也晓得节帅到底是何等雄主!
……
这边王铎和寿州长史王友遇二人进了偏厢后,赵怀安连忙对老墨说道:
“老墨,赶紧给老王和小王也盛一碗!”
说着,赵怀安让两人围在自己案几旁边稍坐,还笑着道:
“这馄饨是扬州那边的大师傅做的,汤是干虾、干贝、猪油吊的汤,味道实在好!你们也都尝尝。”
王铎对节帅的不拘小节早已习惯,而那个寿州长史王友遇拢共见赵怀安都没三次,脸上流露着受宠若惊。
那边两人进了小偏厢后,额头就冒汗了,室内也不知道烧的什么,一进来就热。
那王友遇瞧了下,看到靠近窗户那边放了个铁炉子,然后用然后墙上还开了个洞,用薄铁管连着,热气就是这么传来的。
那边两个小随从王铎和王友遇手里接过大氅,然后就退到了帷幕内。
这边王铎刚坐下,看到那铁炉子后,好奇问赵怀安:
“节帅,这就是你说的用蜂窝煤烧的炉子?都做出来了?”
赵怀安摇了摇头,说道:
“这蜂窝媒不难,淮南这边就有煤矿,而且工艺也不复杂,有手就能做。不过现在还不能推广,因为还没解决脱……,就是没解决中毒的问题,这东西烧起来是快,但弄不好就会弄出人命!”
“弄这蜂窝煤是为了让老百姓冬天能暖和,工坊那边需求也大,好事肯定是好事!但要是因为技术没成熟,弄死了人!那罪过就大了!”
“我这边还在解决,但想来也快了!”
王铎不太懂这个,点了点头,就要说话,那边老墨已经端着两碗馄饨过来了。
王铎连忙起身,那边王友遇也同样如此。
二人弯腰向老墨感谢后,这才重新坐下,开始尝了起来。
别说,这馄饨是真不错,怪不得都说扬州人会吃呢!
就这馅料和汤底都是不晓得多少材料在里面,好吃!
……
三人一边吃,一边说着话。
主要是赵怀安问王友遇,内容也是多关于寿州官场上的情况。
他以后是要迁幕府到寿州的,迟早要对寿州的官场上有一番手段。
聊了一会后,赵怀安对王友遇感观还不错。
能力目前看不出来,但至少寿州大体的现状还是非常清楚的,问什么都能说出几句来,不是个游山玩水的。
一碗馄饨吃完,赵怀安让老墨将碗筷都收了下去,然后就开始说了正事。
他对王铎努了努嘴,指向那边的水脉屏风,问道:
“你之前在扎子上说的,现在芍陂淤积严重,有多严重?若要在今年春耕前将它修好,恢复到当年邓艾军屯时的规模,得用多少人力、多少时间,还有多少钱粮?”
王铎闻言,俯身从公包里抽出一份文书,翻了翻后,说道:
“节帅,下吏上月去寿州巡查时,特意让寿州司仓参军丈量过芍陂。”
“如今芍陂堤坝坍塌了十三处,最长的一处塌了二十丈,最宽的塌了五丈;引水渠淤塞了二十二条,其中十条完全堵死,得重新开挖;还有三十六座水门,倒了七座,剩下的十九座也漏水,得换木框、补砖石。”
然后他指着书册上的一份材料,一一细说道:
“而要想将芍陂恢复当年样子,我们和工司的大匠们一并运算过。”
“先说人力。按我唐修陂塘的经验,一丈堤坝需十夫半月,十三处坍塌共三百一十丈,单修堤坝就得三千一百人干半月。”
“然后是引水渠淤塞的土方,算下来有两万五千方,每人每日能挖一方土,得两千五百人干十日。”
“水门修缮更费工,一座水门需五十人干一月,二十七座水门便得一千三百五十人干一月。”
“再加上杂役,总得留三成备用人力,算下来,至少需调集五千民夫,分两批轮作。第
乱清小说提供了痴人陈创作的《创业在晚唐》干净清新、无错版纯文字章节: 第四百零五章 :执中在线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