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四章 :朗团(1/3)
十三日,荆南,江陵城外,招讨副使曾元裕大营。
自本年六月就带着三千凤翔兵南下江陵的曾元裕整整三个月没有动静,似乎又是一个尸位素餐的庸帅。
可实际上,这三个月来,曾元裕却干了好大一番事来。
那就是他拉起了一支三千人左右的土团。
这似乎是稀松平常的,因为荆南本身就有土团。
也确实,在曾元裕抵达荆南之前,这里就多有土团,因为这一片武陵蛮最为猖獗,时常作乱掠夺江陵。
所以为了自保,这里的土豪们都自发办土团以护乡梓。
后来前年的时候,草军兴盛,当时朝廷又下令各地大办土团,倡导各邑各坊,各乡各里,认真办理土团,保性命而卫身家。
其中澧州、朗州土团尤盛。
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澧州、朗州虽然和江陵府都划归在荆南节度使下面,但实际上两处完全是不一样的。
这里因为地处长江中游南岸,多丘陵、沼泽,且长期为澧中蛮、武陵蛮的聚居区,汉人的范围只局限于沿河平原小块区域。
但是到了本朝以后,汉人开始在朝廷的扶持下,以宗族的力量开始在丘陵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垦荒运动。
其中最核心的,就是澧州陈氏、朗州廖氏几个大族,通过人口优势与宗族组织,牵头开垦荒地。
他们通过疏浚河道、修建简易堤堰,将沼泽地改造为水田,又向边丘陵拓展,采用梯田技术开垦坡地,种植粟、麦等旱地作物。
所以到了乾符年间,这里已形成沿澧水两岸,良田绵延数十里的景象。
朗州武陵县更是成为“湘北粮仓”,每年向朝廷缴纳的粮食占荆南道总量的五分之一。
而在汉人宗族开拓的过程中,他们又通过联姻的方式,和澧、朗二州的蛮夷共存,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同时,也更是因为身处蛮夷之内,这些宗族为了强化认同感,是非常重视文教的。
当然,不可避免的,武陵地区蛮夷的信仰也在影响着这些汉人宗族,和其他地区相比,这里的汉人更加尚气好勇。
所以很自然,这些宗族不论是为了自保还是为了开拓垦殖,他们都需要有一支宗族土团。
在曾元裕抵达荆南的时候,光澧州、朗州的土团就有十来支,蔚然成观。
如澧州的陈恪、朗州的廖忠海,刘勍、雷满、区景思、周岳这些人,都是比较大的土团。
不过曾元裕抵达江陵后,实际上对这些土团是看不上眼的,虽然赵大就是靠着土团起家的,但不是谁都是赵大的。
在他看来,荆南的这些土团不过是土豪们欺压宗族、细民的爪牙罢了,真遇到草贼,这些人只会望风而逃。
所以曾元裕一开始就打算,以他麾下三千凤翔军,然后佐以荆南的藩军就行了。
至于地方土团,坚壁清野防小盗则可,但御强寇却不能倚靠。
甚至不仅不能倚靠,还要防备这些土团危害地方,鱼肉百姓。
这种偏见在曾元裕身上是不可避免的,他是正经武人出身,习得弓刀大槊,自然晓得真正的武士养成有多艰辛。
但也只有这样的武人才能肩负起冲阵的重任,至于那些从乡里小民里头拉出的土团?这种兵就是鸟惊虚弦,一哄而散,只会溃散。
而曾元裕是怎么改变的呢?就
是他在校检荆南所属的藩兵竟然只有两三千人,甚至连他带来的凤翔兵都比不过。
以这点兵力,别说完成朝廷和王铎让他从荆南攻打鄂州草军的人任务了,一旦草军南下,他甚至连江陵都守不住。
所以不得已,曾元裕即便再瞧不上地方的土
乱清小说提供了痴人陈创作的《创业在晚唐》干净清新、无错版纯文字章节: 第三百七十四章 :朗团在线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