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一章 该是你的,谁都夺不走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重。徐爵来到高府宣旨,等到高启愚按礼法接旨,两个小黄门拉开了圣旨。带锦缎的圣旨,都是大事。“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膺昊天之眷命,承列圣之洪基,总揽乾纲,抚驭万方。惟治道之隆昌,在得人而共理;欲声教之远播,赖使节以宣威。”“今礼部左侍郎高启愚,器识宏远,才猷练达,不辞险远,扬帆万里,蹈鲸波而涉重洋,持旌节以通绝域。使泰西诸酋,知我天朝威仪之盛,文物之华,此功一。”“倭奴跳梁,觊觎藩邦,海波为之不靖,天下为之不宁。尔复膺朕命,再渡沧溟,秉庙谟之刚断,慑东瀛于樽俎,终使渠魁俯首,歃血定盟,立《京都》之约,此功二。”“尤可嘉者,洞悉时势,因时而动,因势而为,倡建环太商盟之宏图,联诸番之货殖,通万国之有无。设关津以利往来,定规条而均利益。此非独一时之利,实开万世太平之基,此功三。”“前事不问,今特进尔为礼部尚书,加太子少保,赐斗牛服,对襟鹤氅,赏银一千两,表里二十端。”“仍总理环太商盟事务,兼领四夷馆事,总摄万国往来之仪,商盟兴革之要。”“万望尔克勤厥职,益励忠贞,宣朕德意,协和万邦,俾中外一家,共享昇平。”“累朝成宪,布德施惠,诏告天下,咸使闻知。”“钦此。”“臣叩谢陛下隆恩,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高启愚兴大礼,接过了圣旨。“少宗伯,等病好了,就去吏部拿印绶官袍即可,元辅也是赞同了,这礼部群龙无首,也不是个事,咱家恭喜少宗伯高升了。”徐爵将圣旨递了过去,笑着说道。高启愚轻轻咳嗽了两声,低声说道:“同喜同喜。”徐爵走的时候,小黄门和门房耳语了几句,门房不带一点烟火气的递过去了一个小方盒,小黄门袖子一卷,就收了这份贿赂,这份贿赂是给徐爵的。有的事绝对不能收钱,但这种高升的‘贺礼’是要收的,否则,这高启愚怕是多心,以为不知道什么时候,得罪了宫里的大珰。但这个过程,高启愚没送,是门房送的,徐爵没收,是小黄门收的,这仅仅是为了互相体面,反腐司真的要查起来,这就是行贿。高启愚没给太多,一共二百银的银票而已,这点银子,反腐司连看都懒得看一眼。申时行也接到了圣命,他没打算为难高启愚,而是先把姚光启和阎士选需要的吏员一应配齐,三天时间,就把二人送出了京师。说来甚是奇怪,这阎士选一离开京师,这高启愚的病,立刻就好转了,次日就能上朝了。给阎士选当顶头上司,第一要命硬,第二要福泽深厚,否则看起来真的有些危险。阎士选这个克上,真的是虚无缥缈之说,因为很多事都是巧合,但架不住巧合的次数有点多。高启愚看着申时行的腿,申时行看着高启愚大病初愈面色发黄,二人都是心有余悸,颇有一种劫后余生的错觉。“瑶台兄,我这几日不在朝中,有一事不明。”“这官厂住坐工匠转吏员,此法切中豪强要害之处,就这么过了廷议,并且执行了下去,近日在家中听闻,顺天府衙门,当真大动静,吏员、衙役全都换了个遍。”高启愚领完了自己的印绶,也没有离开,而是打听朝中动向。按理说,这住坐工匠转吏员,直击要害,豪强们就这么认了?“表面上风平浪静,暗流涌动?”高启愚低声问道。“没有暗流涌动,木已成舟了,顺天府吏员已经更换。”申时行摇头说道:“豪强不敢闹腾啊,戚帅的主意,先生的奏疏,陛下的朱批,谁敢反对?且不说这些,就是惹恼了匠人,也是件大事。”“匠人前段时间刚刚下过山,真的把官厂得罪死了,西山煤局官厂总办王纪,也不是好惹的。”戚继光、张居正、皇帝,这三巨头一起想的办法,反对?拿九族反对?“大势所趋,阻拦不得。”申时行又补充了一个看法,经济地位决定了政治地位,官厂拥有庞大的生产资料,掌控了对生产剩余的分配,有了经济地位后,谋求政治地位,就是必然。再加上王崇古身后事这么一闹腾,匠人们知道了自己拥有的力量,身股制改建、工盟成立后,匠人们还能任人欺负?高启愚十分认同的说道:“有理,我记得上次顺天府乡试,住坐工匠出身的举人,就占了三成,会试殿试,住坐工匠也占了一成有余。”“要是有一天,天下匠人,都能有住坐工匠的待遇就好了。”住坐工匠和工匠,完全不是一个阶级的,住坐工匠有官厂身股,民坊匠人什么都没有,民坊的工匠,连士农工商都算不上,是穷民苦力。申时行也是一乐,笑着说道:“少宗伯是真的敢想,先生都不敢这么想。”“其实今日今时,再看永乐年间造船厂的兴衰,就明白,乡贤缙绅为何一定要阻止官船官贸了,不完全是为了海贸厚利,当年龙江、清江造船厂,光是住坐工匠就有十二万之众,这可是十二万户。”顺天府衙门六房换人这番折腾,倒是让申时行想明白了,为何永乐之后,几个造船厂都衰亡了,皇帝不重视,朝野反对,乡贤缙绅当然要趁机大力破坏,否则这住坐工匠,真的有可能对他们取而代之。“松江府和应天府也要换,就是找的造船厂匠人。”申时行告诉了高启愚一个消息。“这日后进士,民籍三成、军籍三成、工籍三成,三足鼎立,方才稳妥。”高启愚沉思了片刻,忽然开口说道。大明人才遴选机制有些问题,军籍占了三成,民籍占了近七成,这兴文匽武自然是大势,可现在局势为之一变,军民工三足鼎立,朝堂才算是彻底平衡了。“咦,你这么一说,还真是。”申时行猛的坐直了身子,眼中精光乍现,他面色凝重的说道:“少宗伯,容我缓思。”武勋世侯,因为军事天赋不会血脉遗传,通常一两代就不会再领兵打仗了,而朝中民、军籍贯出身的比例,就显得格外重要了。这每三年一次的进士,就是瓜分权力的盛宴,有了官厂这个变数后,将会彻底改变朝堂格局,达到一种稳定的状态。“怪不得了,先生有次跟陛下说,如果将来某一天,一定要在王崇古和先生的身后名里选一个,先生让陛下选王崇古。”申时行忽然想起了一个细节。当时申时行知道后就觉得奇怪,按照他对张居正的了解,张居正不是那么大气的人。但现在申时行明白了,官厂制是个变数,巨大的变数,是万历维新的物质支柱。“陛下怎么说的?”高启愚有些好奇的问道。申时行面色古怪的说道:“陛下说,当然全都要。”陛下有实力全都要。

第九百九十一章 该是你的,谁都夺不走(第3/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