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八章 辽宁,则天下宁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大明的监察体系,都察院的御史,其实有着非常鲜明的上管下特色。

  京师之内,看起来是七品监察御史的言官小吏,弹劾元气大臣,典型的就是谭纶朝日坛咳嗽,被言官群起而攻之,但当时的礼部尚书陆树声也咳嗽,却无人弹劾。

  这完全表明,在万历维新之前,都察院御史早就在长期的朝堂争斗中,变成了大臣之间相互斗争的武器,这些言官小吏背后站着的是元气大臣。

  张党和晋党决战中,现在的应天巡抚王希元,还有曹大埜、刘芬庸等人,也都是张居正的武器。

  看似是言官小吏,其实是元气大臣互相争斗,所以仍然是上管下。

  而在京师之外,巡抚都挂着京堂的副都御史、六部侍郎、尚书在地方履职,京官高两级,自永乐年间初创巡抚制度,到万历年间,一百七十多年的发展,巡抚已经成为了实际上的一方之长,总管手下的布政使、按察使、指挥使等。

  而地方巡按,管不到三司衙门,巡按主要监察的是府州县等官吏。

  被朝廷直接管辖、监察的省级官员及以上,就是朝廷直管官吏,被地方御史监察的则是地方省管官吏。

  这里面的差距很大,就像一条鸿沟一样,只有跨过这条鸿沟,被朝廷直管,在官场上,才能算是真正的朝廷命官。

  朱翊钧、张居正计穷,要面对的问题,就是这个上管下的问题。

  京师是个很特殊的地方,这里面生活了太多的达官显贵,以至于顺天府无论做什么都束手束脚,而且衙门里都是这些达官显贵的家丁奴仆。

  张居正说他解决不了,朱翊钧想要让京营直接接管,被大将军戚继光否定,这太危险了,政治中心的剧烈波动,会造成一股恐怖的政治风暴席卷大明全境。

  戚继光灵光一闪,提出了让京师四个官厂的匠人,充任衙役和六房书吏,来解决这个问题。

  戚继光越想越有可能,猛的站了起来,而后思索良久,才说道:“陛下,官厂的住坐工匠,绝不是穷民苦力。”

  在阶级的划分上,大明常常把匠人划分到穷民苦力之上,但是根据新的士农工商的划分,住坐工匠应该划分到农,也就是有生产资料的这一阶级,因为很多住坐工匠现在都有了身股,他们是官厂的主人之一。

  京师四大官厂,西山煤局、永升毛呢厂、永定毛呢厂和永平机械厂,四大厂的住坐工匠高达10万余众,这些匠人,是以官厂为中心的庞大集体。

  戚继光面色严肃的说道:“陛下,虽然大明士林对阶级论非常抵触,认为矛盾说,治国完全足够,但是面对复杂问题的时候,还是要把阶级论拿出来用,要取代一个阶级,是要用另外的一个阶级代替。”

  “如果从阶级论切入,臣发现,顺天府衙门的六房、衙役,其实都是士绅阶级培养出来的打手、家丁。”

  “要取代士绅阶级在京师的特殊地位,不是京营锐卒,而是匠人。”

  戚继光说完之后,立刻清晰了起来。

  京营是跟皇权完全绑定在一起的,皇权因为京营的壮大而愈发强横,但同样,京营对皇权有着致命的威胁,这是一个对立且统一的矛盾体,所以京营不能军管京师。

  但匠人可以,匠人个体或许弱小,但他们的集合体官厂,拥有莫大的威能,爆发出来的力量,连皇帝都要侧目,朝廷需要的一切,几乎都可以从官厂生产,甚至是粮食。

  水肥、精绝盐的增产效果有目共睹。

  匠人出身的六房书吏、衙役,可以让顺天府丞少受来自下属方面的夹板气,解决部分问题。

  匠人前段时间刚刚下山过,没人能够忽视官厂匠人的力量。

  “戚帅此言甚是有道理,甚是有道理!”朱翊钧眼前一亮,坐直了身子,对着冯保说道:“快去文渊阁请先生来。”

  朱翊钧让张居正把把关,有好用的人才,自然要多询问,制定政策时的每一分郑重,都会让政策更加顺利的执行。

  张居正很快就来了,冯保把奏对的全过程说于张居正听。

  张居正听到皇帝要军管京师,略显感慨,他对弟子很了解,顺天府百一这几个字,都快成了皇帝的心病了,所以做决策,才会显得有些急切。

  其实以皇帝陛下对京营的控制力而言,紧急情况下这么做,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张居正曾经设想过戚继光造反,大将军和皇帝火并的画面,那个画面简直没法看。

  因为皇帝只要往城门口一站,就没有锐卒会对皇帝陛下动手。

  陛下是一个从不克扣军饷、喜欢找理由发赏银、对军兵极好、每天操阅军马、逢年过节都会去看望军属、太子扶忠烈灵柩从天津州回京安葬的君王。

  当然上报天子下救黔首的京营锐卒,完全值得这份礼遇。

  五代十国,谁的拳头大谁当皇帝的混乱时代,那个年代的军兵,都没有得到过如此的礼遇和尊重,那个时候的军兵,不过是争权夺利的工具罢了。

  五代十国,哪位天子,愿意让太子扶普通军兵的灵柩回京安葬?

  文斗和武斗,都是斗,对国朝元气损害的恶劣性质,完全相同,没什么区别,武斗看起来更加惨烈一些,但是文斗,江山社稷要付出的代价也很重。

  皇帝陛下是个活生生的人,对顺天府百一这件事,有点急眼了,要军管,要掀桌子,在万历年间是可以有效运行的。

  可是万历之后呢,大明朝这日子过不过了?大明难道要向着暴力完全失控滑落不成?还是如同陛下从未公布的第四卷一样,直接消灭帝制?

  生产力没有达到某种界限之前,消灭帝制绝非一个好的选择,陛下写完第四卷,都不肯公布,陛下也知道完全不是时候。

  戚继光的不认同,是为了长治久安考虑,戚继光本人和皇帝关系非常好,戚继光也是皇帝的武道老师,也是帝师,但下一任的总兵是李如松,李如松和皇帝关系就没有这么亲密了。

  戚继光现在答应,下一任总兵李如松,怕是只能,自刎归天。

  张居正听到了皇帝说计穷时候,也产生了一种无力感,他其实也没办法。

  当匠人两个字出现的时候,张居正眼前一亮,而后越来越亮,他猛的站了起来,焦急的在御书房内走了三圈,才赶忙俯首说道:“陛下,臣失态了。”

  “陛下,通了,一切都通了!”

  “先生坐坐坐。”朱翊钧示意张居正先坐下,不要急着表达自己的态度,孔夫子说要三思而后行,显然张居正才经过了一思,现在他的想法还不是很成熟。

  而且这个时候的张居正看起来有些激动,在情绪激动时候坐下的决策,很容易犯下重大错误。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

  汉武帝打赢匈奴,彻底奠定了中原王朝的根本基业,不是靠的愤怒,而是长远的谋划。

  朱翊

第九百八十八章 辽宁,则天下宁(第1/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