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轻小说 > 知否:我,小阁老,摄政天下 >第三百零二章 赵策英的忌惮?

第三百零二章 赵策英的忌惮?(1/3)

上一页 目 录 加书签 下一页
好书推荐: 鸣龙我独享卡池知否:我,小阁老,摄政天下从魔法少女开始独断万古全职猎人:我死了也变强了龙藏青山这个地下城长蘑菇了从水猴子开始成神天人图谱
  熙丰六年的日子,过得很快!

  九月末,石见银山提炼的银子,从东瀛运到了汴京。

  一百五十七万斤!

  一斤十六两,也即两千五百一十二万两白银,合铜钱三千七万贯左右。

  这一提炼量,不可谓不恐怖。

  以往,一年的提炼量也就二十五万斤左右。

  一百五十七万斤,已然达到了六倍的水准。

  就算是相较起上一年来说,增长量也足足达到了四十四万斤。

  当然,这其实是一种“超负荷”状态的提炼量。

  这主要是有一部分负责提炼银矿的&"工人”遭到了较为严重的压榨。

  事实上,关于白银的提炼,并未有真正意义上的工人。

  军就是工,工就是军。

  渡海东瀛的军卒为五千人左右,工人自然也就是五千人左右。

  不出意外的话,从头到尾都会是渡海东瀛的五千人负责提炼银矿。

  然而,让人意外的在于,藤原氏的人竟然动手抢夺银矿。

  并且,不少人都还惨遭镇压,遭到俘虏。

  这也就使得,石见银矿中有不少负责提炼的工人,其实都是惨遭镇压的藤原氏士卒。

  对于贼寇,大周人可不会仁慈半分。

  自然而然,却是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些压榨。

  如此,自然也就成了“超负荷”的提炼量。

  当然,江老爷心善。

  对于这种惨无人道的事情,江老爷于心不忍,已然责令有失人道,下不为例。

  而且,一百五十七万斤!

  就江昭估计,这种程度的提炼量,基本上就已经达到了一年提炼量的上限。

  往后,若欲拔高提炼量,无非是两条路子。

  要么增添工人,要么革新技术。

  但不论如何,白银的提炼量都已经足以支撑银本位的推行。

  经济繁荣,社稷兴盛,严然是唾手可得!十月中句,大理、西夏、占城三国都来了使者,西南“自治”的土司大族也有几位代表性人物入京,一齐上贡。

  其中,大理国政局变化不小。

  就在辽、周、夏三大政权相争之际,大理国的权臣高智升父子也趁机发动了政变。

  国王段思廉,剃发为僧,自愿禅位。

  不过,或许是顾忌正统名义的缘故,高智升父子并未宣布算位,反而是扶持了曲经担任过使者的段廉义作傀儡国王。

  此次入京的使者,就是高智升父子的人,为的主要是联络关系,防止大周插手大理国政。

  西夏一方,涉及外戚干政的梁氏一族,已经近乎族灭,幼主李秉常就此亲政。

  不过,也仅仅是名义上的亲政而已。

  实际上,真正的学权者还是国相李清与枢密副使嵬名阿吴,而非是毫无根基的幼主李秉常。

  也因此,究竞是幼主亲政,还是权臣算权,还真就不太好说。

  占城国造使入京,纯粹是为了联络藩邦关系。

  大周十万大军,夷灭交趾,实在是太猛,一下子就解除了占城国的危机。

  为此,占城国却是真心的认定了老大哥。

  除了一些特产以外,占城国还上贡了“贡女”,约莫有十余人,大都是重臣的女儿,甚至于是一国公主。

  其中,大部分都入了内廷,或是作女官,或是作宫女,一些身份较高的侧是成了才人、美人。

  偶尔一两位宫女,却是被赏赐了下去,作重臣的妾室,亦或是婢女,以拉拢人心。

  西南土司入京,也是为了联络关系。

  对于“自治”制度,无一例外,土司大族都相当满意。

  入京上贡,却是纯粹的为了认识中枢的大人物,借此稳因地位。

  十一月左右,熙丰六年的粮食产量有了结果。

  大丰收!

  经江昭授意,户部将收上来的农税钱都拿去买了粮食,以梗米五成的粮价,轻轻松松就买到了一万一千万石粮食,较上一年的九千万石,上涨了近三成。

  究其缘由,盖因熙丰五年是占城稻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推广,百姓第一次种植,肯定大都心存顾虑,不敢种得太多。

  然而,去年占城稻竞是出乎意料的大丰收,百姓尝到了甜头,今年自是种得更多。

  以十五税一论之,农税钱的十五倍,就是真正的农业GDP。

  也即,一万一千石粮食的十五倍,就是真正的农业粮食产量。十六万五千万石①!

  这是真正能养活上亿人的粮食产量。

  为此,就连京中的粮价都受到了些许影响,粳米从七十文一斗降为了六十五文一斗。

  占城稻更是仅仅二十文一斗。

  寻常百姓,就算是卖苦力,一天也大都可赚百文钱左右,也就是五斗!

  十斗为一石,五斗也就是半石。

  而半石米,通常是够成年汉子八九十天的消耗。

  劳苦一日,即可维持生计八九十日!

  所谓的开元盛世,粮价也从未如此低过。

  上上下下,称颂之声,不免渐起。

  总之,就总体而言,熙丰六年,唯有一件大事一大一统!

  一切事宜,都在为大一统的丰功伟绩让步

  就连变法新政,其实也在为大一统让步,并未推行任何可能产生太大动荡的政令。

  …

  秋去冬藏,一月初一。

  中书省,政事堂。

  自上而下,左右立椅,六位内阁大学士,相继入座。

  大相公江昭拾着一道文书,不时作沉吟状。

  其余五人,皆是注目过去,默不作声。

  约莫十息左右。

  江昭抬起头。

  ”一年之计在于春。”

  “上半年的大局规划,关乎政令推行,循序渐进,可谓是至关重要。”

  江昭扶手正坐,平和道:“为此,今日暂不议政,就以制定上半年的规划为主。”

  “可有异议?”

  自其以下,五位内阁大学土,相继摇头。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些大局规划的制定,无疑是相当有必要。

  当然,就以江大相公的“强势”风格而言,所谓的制定大局规划,可能更偏向于通知,而非一齐制定。

  “就总体而言,上半年主要就五件事必须得予以重视。“一道文书入手,仅是粗略一瞥,江昭就传了下去。

  “其一,为岁计议政。“

  江昭平和道:“吏部、户部、兵部,工部,银行、国子监、军械监、榷场、熙河路、陕西路、西南都护府 乱清小说提供了花雪飘飘飞创作的《知否:我,小阁老,摄政天下》干净清新、无错版纯文字章节: 第三百零二章 赵策英的忌惮?在线免费阅读。
上一页 目 录 加书签 下一页
新书推荐: 人族镇守使古龙世界里的第一深情不是吧君子也防修仙:我在现代留过学投资失败后,天后老婆让我吃软饭重生从1993开始创业在晚唐明末:我崇祯摆烂怎么了?!从帝王引擎到超越之王心之怪盗!但柯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