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蔡京:上压力了?(2/3)
    
    
        
         的自然就是“第一”。
  当然,预料是一回事,实际上真正的公布结果又是另一回事。
  一切尚未落定,还是不免让人心神为之牵动。
  百年国祚,第一人臣!
  这一标签,不可谓不重。
  人活一世,无非是为名为利,就连圣人也不能免俗。
  江昭,自然也不免心生些许在意。
  好在,功臣次序,已然落幕!
  江昭拾着文书,目光下移,一一扫视过去。
  赵普,次之。
  顾廷烨,次之。
  王韶,次之。
  韩章,次之。
  曹彬,次之。
  寇准,次之。
  王旦,次之。
  范仲淹,次之。
  吕端,次之。
  以上,合九人。
  若是算上他,就恰好是十人。
  凡此十人,或多或少都有类似于“百世”、“千年”、“元臣”一类的判语,以彰显独特地位。这,也就是所谓的“社稷元臣”。
  这一点,大致上与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相仿,都是次序前十可为社稷元臣。
  凡入前十者,或是长久宰执天下的重臣,或是配享太庙的存在,亦或是立有不世
  功勋,都具有不可替代性。
  反之,十名开外的人,重要性就几乎是下了一大档次。
  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亦有高低之分!
  “也就那样吧。”
  次序已定,江昭也就不再关注。
  旋即,拾起木几上三道单独铺陈的文书,继续审阅。
  凡此三道文书,都是近来较为重要的文书。
  以左的文书,为户部、兵部、枢密院联合上呈。
  其上,记载的主要是关于行军北上的消耗汇总。
  自五月十一始,至今已有七十余日,军中的一应消耗,终究是统计出了结果。
  九百二十万贯!
  江昭拾着文书,目光微动。
  这一耗费,不可谓不恐怖。
  记得上一次,灭国交趾,也就耗费了四百五十余万贯钱而已。
  九百二十万贯,俨然是两倍有余。
  当然,这一数据并没有太大问题。
  此次,北上燕云,阵线实在是拉得太长。
  熙河、陕西、河东、河北东、河北西,足足五路行军,近三十万士卒参与作战。
  若是算上动员的民夫、辅兵,实际上的动员量怕是都能有五六十万人。
  相较于灭国交趾的那一次来说,规模可是大了不止一点半点。此外,还有东瀛银矿之争,动兵五千有余,也是不小的规模。也因此,九百二十万贯的耗费,恐怖归恐怖,但也还在江昭的预料之中。
  不过
  江昭“啧”了一声,摇了摇头。
  怪不得几代人都无意征战。
  檀渊之盟,就是祸根!
  尚未变法以前,一年的赋税征收也就四五千万贯而已。也就是说,一次北上行军,足足消耗了一年赋税征收的五分之一左右。这可一点也不少。
  且知一年的赋税征收,都会有固定支出。
  军卒军饷、官员俸禄、宗室俸养。
  单此三大头,就有两千余贯钱的固定支出。
  如此,一年的可真正耗费的“自由钱”,其实也就两千贯左右。
  以往,但凡真的有九百二十万贯,也即意味着户部几乎是百分百的会财政赤字。
  而且,可能没有七八年都填不上窟窿。
  为了打仗,导致朝廷财政赤字!
  这无疑是不太划算的事情。相较之下,花钱买平安的策略,也就不难理解了。
  江昭扶手正坐,注目于正中的文书。
  其上,记载的是关于东瀛的问题。
  前不久,趁着辽、周、夏三大政权大起兵戈,东瀛的主要掌权者藤原氏,隐隐产生了些许不该有的贪念,准备抢夺石见银矿。不出意外,惨遭镇压。本来,事情到这一步也算是告一段落。
  以惯例论之,只要藤原氏遣人朝贡一二,就算是将此事翻篇过去。
  可谁承想,藤原氏的人竟然还是不太甘心,一副蠢蠢欲动的样子。
  为此,主管炼银的富宁侯次子石宗永,上呈文书,希望朝廷有所准备。
  “两三万人?”
  文书入手,江昭微眯着眼睛,有些意外。
  据文书中所说,滕原氏可直接动用的兵力大概有一两万左右,若是以天皇的名义号令东瀛,可动
               乱清小说提供了花雪飘飘飞创作的《知否:我,小阁老,摄政天下》干净清新、无错版纯文字章节: 第三百零一章 蔡京:上压力了?在线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