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九章 二十四昭勋阁功臣(上)(2/3)
有建议权。
也即,可能通过建议影响皇帝的判断。特别是在关于“谁能入阁”上面,臣子的建议颇为重要。君王定夺大局,更多的其实是在具体的排名上面。
当然,这种建议仅仅是“个人建议”。
凡此过程中,断然是不能有任何派系之争。
最终公布的名单,也不能有太大争议,否则就是在打皇帝的脸。
“小殿下,可要御书房?”江昭淡淡回望过去。
“不去不去。”赵伸连连摇头。
他还等着喝奶茶呢!
“太傅尽管去吧,伸儿留在昭文殿做题。”赵伸乖乖道。
“也好。”
江昭一脸的欣慰样。
…
御书房。
窗棂半掩,檀香袅袅。
隐隐中,却是有一股发苦的药香味。
“微臣,拜见陛下。”甫入其中,江昭抬手一礼。
“免了。”
赵策英摇着头,招了招手:“都坐吧。”
却是书房中还有几人。
文臣一方,有韩绛、元绛、张方平、王珪、余靖五位内阁大学士。
武将一方,有顾廷烨、王韶、石元孙三位枢密副使。
至于梁国公王克延,尚镇守于西南都护府。
忠敬侯郑顺,则是生了一点小病。没办法,太苦了!近几年,大军连连辗转,五六十岁的老人,实在是有点承受不住莫大压力。
生点病,也实属是意料之中。
此外,还有外戚一方,为司空曹佾、国舅向宗良。
“都说一说吧。”
赵策英向下望去,平和道:“该如何选,方可不至于有沧海遗珠之恨?”
几位内阁大学士沉吟着,相视一眼,都没有说话。
其余的武将、外戚,自然就更是没有说话的余地。
“自太祖皇帝至今,累有百年国祚,五代君王。”江昭心有稿腹,建议道:“或
可一代挑出来十人,合五十人。”“其后,再从五十人中剔去一半,即为二十四功臣。”江昭的思路很明显。
先选出有资格入阁的人。
至于说,具体的排名问题?
那是皇帝的才能决定的事情。
“嗯~!“
赵策英沉吟着,点头道:“可。”
老实说,这种法子有缺陷。
万一某一代的臣子水平高得过于离谱,导致前十几名都是可入昭勋阁的高手,那
就可能会有沧海遗珠之恨。
但是,这种可能性有吗?
没有!
大周百年国祚,真正的名臣辈出,注定是光复燕云十六州的这一代。
但,就算是光复了燕云十六州的这一代人,估摸着也就不到十人可入昭勋阁。
“太祖皇帝年间,何人可为前十?”
赵策英大袖一挥:“诸位,大可直言。若有异议,也大可提出,定要让功臣人选
公平公正。”
近十人,连连称是。
其后,江昭沉吟着,开口建议道:“赵普。”作为开国宰相,陈桥兵变的策划者,“先南后北”统一战略的制定者,这位是必定入昭勋阁的人选。
且不说功绩不凡,就单是“半部论语治天下”的佳话,也足以让其位列一席。毕竟,官家建昭勋阁,肯定是希望其与凌烟阁一样,名传千古,含金量十足,而非是与汉光武帝的云台二十八将一样,名声低、水平也低,名不副实。
“潘美。”顾廷烨沉吟着,开口道。作为灭南汉、南唐两国的的主要将领,潘美的功绩无可置疑,可谓相当不俗。兼而一些类似于《八大王开诏救忠》、《杨家将演义》的杂剧还没有被创作传
开,其名声尚未被毁,自然也就还没有被传为奸臣,自可名列一席。
其实,潘美名义上是太宗皇帝年间的人。
主要就是潘美享受的是太宗皇帝的太庙庭。
不过,也仅仅是名义上而已。
文臣武将,实际上还是都认为潘美是太祖一朝的人。
无它,潘美的主要功绩就是在太祖一朝。
于太宗一朝,其功绩反而是稀松平常。
“石守信。”王韶沉吟道。
这位是陈桥兵变的核心人物之一,且还是太祖皇帝的“义社十兄弟”之一。
无论是功绩,亦或是资历,都是一等一的水平。
“曹彬。”国舅向宗良主动提道。作为灭南唐、后蜀的主帅,曹彬被誉为“大周第一良将”,以仁厚著称。太祖一朝,仅赵普、曹彬二人配享太庙庭。
如此,曹彬自可位列一席。
“张令铎。”
“高怀德。”
“王审琦。”
……
一道又一道人名,相继被点了出来。
约莫两炷香左右,太祖一朝的十大功臣,就一一被挑了出来。赵普、曹彬、潘美、石守信、张令铎、高怀德、王审琦、慕容延钊、韩
乱清小说提供了花雪飘飘飞创作的《知否:我,小阁老,摄政天下》干净清新、无错版纯文字章节: 第二百九十九章 二十四昭勋阁功臣(上)在线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