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官家御剑在此!(1/3)
陆北顾闻言,神色不变,微微颔首。
刚才他上楼的时候就发现,驿馆内有几个仆役,行动间虽然透着一股恭顺劲儿,可眼神却总是盯着他看,显然是有问题的。
“意料之中。”他语气平静道。
陆北顾很清楚,贾昌朝在大名府多年,上下经营的跟铁桶一般,若他到此一切顺利那才叫奇怪呢.......而这些人越是如此戒备,越说明心中有鬼,那批工械的来源,定然与大名府脱不开干系。
来自刑部的老吏忧心忡忡道:“陆御史,强龙不压地头蛇,咱们在此人生地不熟,敌人若铁了心阻挠,只怕寸步难行。而且崔详议那边......”
“崔详议自有他的计划,我们在明面上照常行事即可。”
陆北顾说道:“敌人可以销毁文书,可以让官吏闭口,甚至可以让我们找不到被征调的役夫,但那批工械的制作、运输,不可能毫无痕迹,按理来讲,总会有知情者,总会有疏漏处。”
他沉吟片刻,对老吏吩咐道:“你去带几个人,到市井间,特别是那些打铁铺、木工作坊聚集的地方多转转,不必直接打听工械的事,只闲聊去年官府大工时的见闻,听听有无异常......把大名府内外所有相关工坊的位置都记录下来,过程中有人跟着监视也不要紧,不过要记住安全第一,若有不对,立刻撤回。”
此举当然是在测试对方的监视力度,以及先行摸排重要位置的信息,老吏心领神会。
“还有,去年从大名府被征调到澶州修复六塔河东堤的役夫,还是要尽量找一找......即便大名府范围很大,可能不知道从哪个边远村落调的,但多查问,或许能有线索。”
对于这点,陆北顾其实只是这么一说,并不真的抱什么希望。
因为他手下的人手实在是太少了,扣除跟着崔台符一起行动的两个人,堪堪才剩下十个人出头。
而大名府是什么规模的行政区?
十二个县,百万人口!
就算他们一人去查一个县,没有受到任何阻挠,想要短时间内把不知道从哪个偏远村落里征调的役夫给找出来,那也是堪比大海捞针的难度。
而且即便找出来,那些征调的役夫,大概率也是什么都不知道。
所以,重点还是要放在工械上。
“是,我们尽力去查。”
胥吏领命后下去安排,陆北顾独自在房间中踱步。
大名府的局面跟他预想的差不多,孙兆等人摆出的是一副“配合但无用”的姿态,让你有劲无处使。
他们没有审讯权,硬闯硬查肯定不行,那只会授人以柄,甚至可能陷入险境。
所以,必须找到突破口。
“突破口......”
陆北顾喃喃自语,目光落在案头那柄李昭亮托付的御剑上。
这柄剑,对于他来讲,或许不仅仅是护身符。
虽然李昭亮只是将御剑暂时交给他保管,让他回京后交给其子李惟贤。
但对于外人来讲,是根本不可能清楚他们之间对话的,陆北顾完全可以扯虎皮拉大旗。
接下来的日子,陆北顾依旧每日前往府衙,例行公事般地要求调阅各种档案,然后询问各级官吏。
孙兆始终笑脸相迎,态度无可指摘,但实质性的进展一点也无。
派出去“暗中查访”的胥吏们回报,市井间对去年大工之事知之甚少,因为对于大名府来讲,只是派了很少的役夫去支援澶州的六塔河东堤修复而已,甚至市井百姓压根都不知道发生过此事。
不过,没让陆北顾等太久,他的援兵就来了。
政事堂的宰执们当然知道他来大名府查案的难度,故而协调了河北提点刑狱司方面派人协助。
在大宋,提点刑狱司作为路级的司法监察机构,其组织结构以提点刑狱公事为主官,辅以属官与武官。
而提点刑狱公事,也就是俗称的“提刑官”作为提点刑狱司的最高长官,是由中枢直接委派的,代表中枢监督地方司法。
现在负责提点河北刑狱的薛向是去年从西北刚调过来的,跟河北本地素无瓜葛。
接到政事堂的命令后,薛向单独从真定府抽调了人手,组成了一支队伍,带着河北提点刑狱司的公文,前来协助陆北顾。
而这批人,是有审讯权的。
“陆御史。”
陆北顾看着眼前这些风尘仆仆的河北提刑司武官,心中稍安。
“下官河北提点刑狱司缉捕盗贼使臣王璋,奉薛提刑之命,率弟兄们前来听候差遣。”
为首者是个面膛发赤的中年武官,他抱拳行礼,声音洪亮,带着些河东口音。
他后面跟着的,是数名提点刑狱司的添差官,至于提刑司的兵丁则在驿馆外守着呢。
“王使臣辛苦,诸位辛苦。”
陆北顾还礼,将几名领头的官员引入房中,屏退闲杂人等,低声道:“想必薛提刑已将情形大致告知,如今大名府这边,明面上的文书、人证几乎被清理干净,阻力甚大。”
王璋点头,目光扫过窗外,冷笑道:“来时就觉着不对劲,驿馆内外,眼线不少。陆御史,咱们提刑司的人,别的本事没有,就是不怕地头蛇......您吩咐,接下来怎么查?”
陆北顾沉吟道:“我思忖良久,那批工械数量虽然不多,但制作、运输环节是免不了的,纵然有人能控制府衙官吏,却未必能堵住所有市井小民的嘴,尤其是参与制作的工匠、负责运输的人,这些人地位低微,未必都在严密控制之下,或可利用。”
王璋眼中精光一闪:“陆御史的意思
乱清小说提供了西湖遇雨创作的《大宋文豪》干净清新、无错版纯文字章节: 第373章 官家御剑在此!在线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