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贾昌朝的老巢(2/3)
家不一般......其父陈尧咨是真宗咸平三年的状元,其大伯陈尧叟是太宗端拱二年的状元,二伯陈尧佐是端拱元年的一甲进士。
陈尧叟和陈尧佐都曾位至宰执,如今虽已离世多年,但陈家依旧有着相当的影响力,贾昌朝当初上位,亦部分借助于陈家的力量。
而现在陈夫人要求贾昌朝给陈家回馈,自然也是理所当然之事,只是陈家毕竟衰落了,贾昌朝也就不怎么上心。
敷衍完夫人,他刚在餐桌前坐定,尚未举箸,次子贾圭便步履匆匆地走了进来,并屏退了左右侍立的婢女。
“父亲。”贾圭见四下无人,趋前一步,低声道,“刚得的消息,禁中已批复,准了陆北顾所请,着他与崔台符即日启程,前往大名府和博州继续深查六塔河工械一事,河北路有司亦被要求协查。”
贾昌朝执筷的手微微一顿,随即恢复如常。
他夹起一箸鲜蔬送入口中,细细咀嚼咽下后,方不紧不慢地开口道:“嗯,知道了。”
他的语气平静,听不出太多波澜,仿佛早有所料。
贾圭脸上却难掩忧色:“父亲,大名府虽是咱们根基所在,但陆北顾此番拿着朝廷敕命,又有河北路官员协查,若真让他揪住什么......”
“你慌什么?”贾昌朝打断儿子的话,不悦地放下筷子,拿起布巾擦了擦嘴角,“用你的脑子想想,老夫在大名府经营多年,上下皆是心腹,岂是他一个愣头青御史带着一纸公文就能轻易翻个底朝天的?”
他目光扫过桌上精致的菜肴,却似已无心再用。
“算了,小心无大错。”
贾昌朝沉吟片刻,对贾圭吩咐道:“你午后便去安排人,不必等晚间,下午就动身,快马加鞭赶往大名府再传一次老夫的口信给孙兆。”
“是,请父亲示下。”贾圭躬身聆听。
贾昌朝声音压得极低,确保只有他们父子二人能听见:“告诉孙兆,把手尾都收拾干净,特别是与那批工械来源相关的所有线索,务必彻底斩断......所有经手知晓内情的人,该让其闭嘴的,就要把嘴封死,不要留下任何可供追查的实证。”
“只要陆北顾等人在大名府查不出真凭实据,抓不到我们的把柄,那么‘六塔河工程触犯禁忌、招致天谴’的流言,就依旧能在朝野上下弥漫,持续对文彦博和富弼造成困扰。记住,只传口信,不留片纸。”
“儿子明白!定会办得稳妥,请父亲放心。”贾圭郑重应下。
“去吧,此事要紧,勿要耽搁。”贾昌朝挥了挥手,示意贾圭可以去办事了。
贾圭匆匆离去安排亲信家生子负责传话。
贾昌朝独自坐在膳厅内,重新拿起筷子,窗外春光明媚,他却忽然感到有些心神不宁。
但细细想了一遍,又自觉没有错漏之处,他便压下心头的不宁,继续用膳。
澶州,濮阳城。
很快,陆北顾与崔台符就收到了来自开封的批复文书。
“准予继续查勘,陆北顾、崔台符即日启程,循线索往大名府、博州深入调查,着河北路有司协办。”
陆北顾放下文书,长舒一口气:“朝廷既已明令,我等便可行动了。”
“我觉得,你我二人还是需要分头行动。”
崔台符道:“兵法有云,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嘛。”
“是这个道理。”
陆北顾笑道:“我也正有此意,你在暗处,行动便宜,可避开许多耳目。”
崔台符点点头,说道:“只是你得独自面对大名府一众官员,恐怕有些难应付。”
“无妨。”陆北顾摇了摇头,“他们越是戒备,越说明心中有鬼,我自有应对之策。反倒是你孤身潜入,风险更大......”
“你不用管我这边,这种事情也不是一次两次了,我自有分寸。”
崔台符说道:“我打算今夜便准备,明日一早,趁天色未明,先行离开澶州,乔装打扮前往大名府。你大可从容安排,两三日后再启程不迟。”
计议已定,两人又细细商议了其他细节,直至夜深。
四日后,河北路,大名府。
陆北顾的马车驶入这座河北重镇时,已是午后。
作为大宋的北京,大名府城郭巍峨,街市繁华,虽不及东京开封,却也自有一番雄浑气象。
不过大名府的春日,风沙似乎比开封更烈些,沙尘扑打着驿馆窗棂,发出声响。
陆北顾带着手下胥吏们持敕牒入住官驿后,未多停歇,便依礼制递上名帖,求见李昭亮。
出乎意料的是,名帖递入不久便得到了回复,李昭亮的家仆说李相公身体不适平素本不见客,但闻听陆御史前来,破例请至府衙后堂一见。
大名府府衙后堂,不似前衙那般威严肃穆,带着几分家居的闲适。
陆北顾被引至堂内,只见一位须发皆白、身形佝偻的老者,裹着厚厚的锦袍,斜倚在一张铺着软垫的宽大坐榻上。
他面色灰暗,眼窝深陷,唯有偶尔开阖的眼眸中,还残留着一丝昔日沙场宿将的锐光。
这位便是宣徽南院使、彰信节度使、同平章事,判大名府李昭亮。
“殿中侍御史里行陆北顾,拜见李相公。”
陆北顾上前几步,依礼躬身。
以李昭亮的使相衔,称一声“相公”并不为过。
“唔......年轻人......不必多礼,坐。”
李昭亮的声音苍老沙哑,带着喘息,他微微抬手示意,旁边侍立的老仆连忙搬来一个绣墩。
陆北顾谢过坐下,目光快速扫过堂内。
陈设古朴,案几上除了药盏,还散放着几卷兵书,墙上挂着一柄装饰性的宝剑,鞘上镶嵌的宝石已略显暗淡。
“咳咳。”
李昭亮轻咳两声,浑浊的目光落在陆北顾身上,竟扯出一丝笑意,显得颇为和蔼。
“少年英才啊......十八岁的状元,又入了御史台,真是后生可畏。老夫像你这般年纪时,还整日里只知道舞枪弄棒......”
这位老将军似乎并不急于询问陆北顾的来意,反而絮絮叨叨地回忆起了往事,语气中带着追忆。
“说起来,老夫这辈子,
乱清小说提供了西湖遇雨创作的《大宋文豪》干净清新、无错版纯文字章节: 第372章 贾昌朝的老巢在线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