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章:河东道(1/3)
赵怀安从来没忘记自己来河东的目的。
既是要熟悉河东的地理、人情,和这里发生深刻的联系,也是要压制日益强大的沙陀人,并在这个过程中在北地建立保义军的武名!
而有了威名,赵怀安就很容易招募到一批优秀的河东番骑,为保义军突骑扩充打下基础。
但赵怀安为何一直没有出动兵力北上攻打沙陀人呢?
两个原因,一方面就是现在是一年最热的时候,即便更北方的大同地区算是凉爽,但依旧不适合大规模作战。
赵怀安麾下的主力依旧是重步兵,这类兵种是最不耐夏日作战的。
七月心里,太阳暴晒,尤其是这天不晓得怎么回事,特别的热。
这种天披铁甲,别说作战了,就是站一会,铁铠都能煎熟鸡蛋,这怎么打?
同样的情况也是沙陀人所要面对的,而他们比保义军更不耐热,所以他们这段时间放弃了南下作战,而是选择和西边的吐谷浑人还有卢龙军作战。
这段时间,双方都各有胜负,但总体来说,沙陀军即便是以一打二,但依旧在东西两面占了上风。
也正是这种情况下,无论是驻扎在岚州的招讨李琢,还是已经来了太原的吐谷浑人,都希望赵怀安这边尽快整经备武,速速北上加入到对沙陀人的讨伐中。
至于幽州那边倒是没来人,也许这就是老牌河朔藩的骄傲吧!
但赵怀安都没有见这些人,依旧按照自己的节奏按部就班。
所谓兵马要动,粮草先行,他必须先将河东一道的家底盘点清楚,才能打这一仗,要晓得他可没有援兵,因为他自己就是朝廷最后能调动的机动兵力了。
另外,他现在还要等自己五个衙外都的兵马,以及李重霸的飞熊骑赶来太原,想来这些天也就到了。
而经过这些天的调查,张龟年他们也将河东几个州的情况给摸清楚了。
目前河东有十九州和一个都护府,但实际上真正核心的就是太原府、汾州、忻州、代州、朔州、蔚州、单于都护府、、晋州、绛州、蒲州这些地方。
而这些州中,以太原府、汾州为中部核心,而代州、朔州是北部边区,然后就是南部的晋州、蒲州作为后方钱粮基地。
整个太原的西北边疆也是按照这样一条线来构建边防的。
这里面太原自不用说了,绝对的军事、政治中心,也是各藩援军的集合地。
而汾州则是太原的西南门户,位于汾河中游西岸,境内农业发达,汾河漕运便利。
现在太原行营的粮草就是从晋州、绛州运来后,先在汾州集中,再经汾河运至太原府仓城,以保证太原诸军的供给。
而太原北面的沂州,则是太原现在北部门户,它地处汾河上游,现在沙陀骑士的游弋之所以被阻隔在太原盆地之外,就是靠沂州的石岭关的防守。
但这种防守是不长久的,毕竟石岭关只是防守一个点,可进入太原却有诸多道路,但谁让现在的代州雁门关丢了呢。
代州目前就只有康传圭驻守的雁门县还在朝廷手里,其他地方差不多都已沦陷,或者放弃。
这不仅是丢失一个防线那么简单,它还让太原方面,也就是赵怀安招募番骑变得困难。
因为代州靠近这些游牧民族,以前一直就是河东军补充番骑的兵站。
所以现在赵怀安现在要想招募番骑,只能去朔州那边招募,又或者是更西边的夏绥、振武、天德这些地方。
可朔州那边现在是李琢行营和沙陀人交锋的战场,要招募还是很困难的。至于振武、天德更是鞭长莫及,看来只能向夏绥那边的党项人想想办法了。
不过目前来说,太原的粮秣还是很充足的,这是因为河中的晋州在保障。
晋州是河东道的第一粮仓,境内汾河下游平原广阔,土壤肥沃,每年能向太原输送数十万石粮草。
而绛州的盐铁和钱,也在源源不断地供给太原,用于发赏和打造军械甲杖。
但这里面有个隐忧,那就是晋州、绛州这样的掌握太原后勤的基地却不在赵怀安的控制之下,因为这两个地方是属于河中府的,受河中节度使刘侔的节制。
所以赵怀安这仗能不能打,还不看自己,而是看这个刘侔的脸色。
不过这刘侔倒是非常识趣,在赵怀安入主太原后,就第一时间派来的
乱清小说提供了痴人陈创作的《创业在晚唐》干净清新、无错版纯文字章节: 第四百三十二章:河东道在线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