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五章 :都所(2/3)
你赵甲的。”
“那赵甲不依,就要冯二的儿子到他家田里做十日工,不然就赔他的鱼。”
“本来做工也就是做工了,冯二却说了句赵甲一把年纪活到了狗肚子里,还要和个孩子一般见识。”
听到这话的时候,在场几人都面面相觑,武教习蒋琯认识冯二的儿子,补了一句:
“冯二的儿子都快二十了吧,还是个孩子?”
众人都无奈,这冯二也是自找的,不怪乎被打。
不过他们在都所也两三年了,对于这种情况也晓得本质,实际上就是后面要农忙了,冯二自己也要劳动力,如何能将儿子赔给赵甲使?
虽然都所各项都不错,但税赋还是比较高的,前两年还好,那时候都是草创,所以上头减免很多。
但后面陆续上了正规,都所的赋税也开始恢复了正常,目前是三分交上,三分留都所,四分再是自己。
不过理解归理解,事情还是要判的,这边吴钊继续说道:
“现在赵甲把冯二的头都打破了,因为两个人分数不同的队,下面解决不了,然后就送到了我这里。”
说着,吴钊问贾世臣:
“老贾,这事你怎么看?”
贾世臣稍微想了一下,摸了摸下巴的胡须,缓缓说道:
“这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根子上,还是那几条鱼的事。”
贾世臣的目光,扫过在座的几人:
“鱼,是赵甲家的。这一点,毋庸置疑。虽然被水冲到了冯二的田里,但根子没变。冯二的儿子,把鱼捞了吃了,这叫‘不问自取,是为窃也’。虽然这话说得重了些,但理儿是这么个理儿。所以,冯二家,理亏在先。”
“但是……”
贾世臣话锋一转:
“赵甲呢,他也有不对的地方。乡里乡亲的,低头不见抬头见,为几条鱼,就要人家儿子给你家做十天的工,这未免也太过了些。”
“更何况,现在已是插秧的大忙时节了,家家户户都缺劳力。他这么做,不是把人往死里逼吗?所以啊,他这索赔的法子,不合情理。”
“至于后面冯二骂人,赵甲打人,那两家都是有错的。”
这番话说得法司吴钊,连连点了点头,更是追问道:
“老贾,你说得在理。那依你看,这事儿该怎么判?”
贾世臣轻轻咳嗽了一下,然后说道:
“判,就要判得让两家都心服口服,还要把这事儿的根给除了,免得日后再起纷争。”
于是,他看向吴钊:
“这样吧,老吴。你明天把赵甲和冯二两家人,都给我叫到校场上来。当着全所人的面,我来亲自给他们断断这个案子。”
“首先,冯二家吃了赵甲家的鱼,这谁都不能否认。让他赔钱,他肯定不乐意,估计也没几个闲钱。让他儿子去做工,他更不肯。”
“那就让他赔鱼!让他家从自家田里,也捞几条差不多大小的鱼,赔给赵甲。这样,物归原主,谁也说不出个不字来。”
“其次,冯二口出恶言,骂赵甲‘活到狗肚子里’,这是不敬人,败坏我山棚众淳朴的风气!该罚!
“就罚他,给赵甲当众赔礼道歉,并且,在都所的大树前,罚站一个时辰,让来来往往的人都看看,嘴巴不干不净,有丢人不!”
“最后,那赵甲虽然有理,但出手伤人,把冯二的头都打破了,这也是不对的。”
“伤了人,就得赔医药钱。让赵甲拿出二十钱来,给冯二买些草药敷伤。至于他说的,让冯二儿子去做工抵债,这事儿,以后不许再提!”
贾世臣说完,看了一眼众人,问道:
“你们觉得,我这么判,可还公道?”
副都指挥顾琮,是个沉默寡言的汉子,此刻也忍不住点头道:
“公道!如此一来,两家都有得有失,心里也就平衡了。”
负责文教的孙为道,是个从光州派来的老书生,他抚着胡须,补充道:
“都指挥此判,不仅是判案,更是在教化人心。既明晰了公道,又惩戒了恶言。有理,有节,有罚,有情,高明!”
贾世臣笑了笑,丝毫不在意:
“行,那就按这个来!”
然后他就又和其他几个聊了其他事情,多是鸡毛蒜皮的,基本上这五个人三言两语就商量完了。
这一聊又是半个时辰,外头的雨也小了,公事才办得差不多了。
最后等顾琮四人离开后,贾世臣站起身来,走到了寮外。
他看着廊下那个如同山岳般挺立的儿子,看着他的个子这三年又蹿了一头,已经比自己高了好多,心中充满了骄傲与感慨。
还是保义军能锻炼人。
想到这里,贾世臣了一声:
“公武。”
贾公武闻声,立刻转身,对着父亲,行了一个标准的保义军军礼:
“父亲!”
贾世臣点了点头,走到他身边,与他并肩而立,一同望着那被雨幕笼罩的远山。
组织了一下,贾世臣稍微笨拙地问道:
“在军中,这几年,过得如何?”
贾公武的回答,简洁而有力:
“回父亲,一切都好。孩儿在帐下都,学到了很多东西。不仅是武艺,更有排兵布阵之法,以及……以及节帅常说的,‘为将之道’与‘为人之道’。”
“好,好啊。”
贾世臣连说了两个“好”字。
他能看到儿子身上那种脱胎换骨般的变化。
儿子从这山林里走出来了,见到更
乱清小说提供了痴人陈创作的《创业在晚唐》干净清新、无错版纯文字章节: 第四百一十五章 :都所在线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