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一章 :换帅(1/3)
乾符四年,正月十五,代州,雁门关外。
大雪堆积得三尺厚,大清早,雁门关的守城卒们推开了城门,大风呼啸着,夹着雪花扑面而来,所有人的脸都冻得生疼。
忽然中,城外的呼啸的寒风中,隐约传来踩雪的声音。
“嘎吱……。”
“嘎吱……。”
还有一阵阵马的嘶鸣声。
本来还有点哈欠的守门卒们,一听到这个动静,一下子就惊醒了,纷纷抽弓拔刀,死死盯着远处的浓雾。
雾中声音自远而近,逐渐清晰,接着他们就看到了一副骇出魂魄的景象。
只见漫天雪花中,一匹瘦马艰难地在雪地中跋涉,而马上一人已然昏倒,其状极惨。
只见他的双手皆断,浑身血污,只是趴在瘦马上一颠一颠的出现在了众守门卒们面前。
当这些人大着胆子怯过去时,却发现这位奄奄一息的骑士,正是半月前出关的昭义牙将。
这一刻所有人只有一个念头:
“完了,前线败了!”
此刻,在那漫天大雪下,无数的河东、昭义二军溃兵正蜂拥溃向雁门关,而在他们的身后,大胜的沙陀军正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
乾符三年的冬十月,朝廷诏昭义节度使李钧,幽州节度使李可举与吐谷浑酋长赫连铎、白义诚、沙陀酋长安庆、萨葛酋长米海万合兵讨李国昌父子于蔚州。
十一月,甲午,岢岚军翻城应沙陀。
丁未,以河东宣慰使崔季康为河东节度、代北行营招讨使。
沙陀攻石州,庚戌,崔季康救之。
十二月,崔季康及昭义节度使李钧与李克用战于洪谷,两镇兵败,钧战死。
昭义兵还至代州,士卒剽掠,代州民杀之殆尽,余众自鸦鸣谷走归上党。
乾符四年二月,沙陀军突破雁门关,寇忻、代。
唐廷形势急转直下!
……
乾符四年,二月初八。
长安,大明宫,紫宸殿,暖阁。
外面漫天大雪,暖阁地下陶管传来细微的水流声,热气透过青砖漫上室内。
阁角青铜熏炉燃着银霜炭,淡白烟气从镂空纹盖中飘出,混着墙内花椒的暖香,让阁内暖得像初春三月。
此时,小皇帝和田令孜两人正小规模的召见公卿大臣,讨论的正是代北沙陀人的战事。
小皇帝高踞御座,脸上的青涩已经褪去,这两年的草军战乱让他成熟的很快。
作为权力的至高者,他天生就会使用权力,也越发熟稔和成熟。
在他的旁边,神策军左中尉兼枢密使田令孜正在低头翻看着各地送来的奏折;枢密使杨复恭立于皇帝右侧,小心地瞄着奏折。
另外还有中书门下卢携、郑畋、翰林承旨萧遘、兵部侍郎裴澈、中书舍人韦昭度持笏站立暖阁外的紫宸殿东阶。
阁门半掩,陶管地暖的热气从门缝溢出,虽立阶上,却无严寒之感。
此时,兵部侍郎裴澈正手持象牙笏板,站在暖阁外,声音沉稳地向御座上的小皇帝汇报着代北的最新军情:
“陛下,如今虽已开春,但北地尤寒。沙陀叛军前番攻陷遮虏军,又分兵进击宁武及岢岚军,兵锋虽锐,但不敌朔风苦寒。以臣愚见揣度,叛军经过前番的一轮猛烈进击,士马皆已疲顿,此时应无再度大举南下寇边之力……”
“而前番朝廷紧急征调的幽州节度使李可举、吐谷浑酋长赫连铎、蔚州刺史白义诚,以及沙陀别部酋长安庆、萨葛部酋长米海万等人,皆已率部抵达前线。”
“据报,前番交战,各部皆有斩获。有司衙署,正在加紧核查战功,以定封赏。”
忽然,御座之上,一直沉默聆听的小皇帝,疑惑地插过话来,不解道:
“哈?裴爱卿,你等等……”
他从御座上微微探出身子,问道:
“那个安庆,既是沙陀酋长,那如今在代北作乱的李国昌,又是什么?”
“这萨葛酋长,又是哪一路的人马?朕怎么听着,这北边的部族,名目如此繁多,有甚强兵?”
小皇帝这突如其来的一问,让在场的一众大臣都有些措手不及。
他们这才意识到,这位久居深宫的少年天子,对于帝国西北边疆那错综复杂的部落构成,几乎是一无所知。
不过众朝臣的内心却是欣喜的,因为这是小皇帝第一次主动绕过田令孜,直接询问朝政。
所以此刻,中书门下卢携打眼瞧了下田令孜,可却在他的脸上看不出喜怒。
而裴澈则不管那么多,连忙躬身,暗自欣喜。
同时也在心中组织着措辞,打算为小皇帝详尽的解释一番,顺便为陛下做基本的政治启蒙。
裴澈组织片刻,就开始说道:
“回陛下,此事说来话长,容臣为陛下细细分说。”
裴澈清了清嗓子,缓缓开口道:
“我大唐北部边疆,自古以来,便是各族杂居交融之地。”
“除了那些前代就出名的巨族,如回纥、吐蕃,以及如今心腹大患的沙陀之外,还盘踞着许多势力相对较弱,却同样不可小觑的部族,臣刚刚说的几家都是如此。”
“而陛下所问的第一个部落,沙陀,其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
“如今作乱的李国昌、李克用父子,乃是沙陀朱邪氏一脉。但沙陀部族庞大,其中尚有许多小的分支部落,各有酋长。”
“这个安庆,便是其中一支别部的酋长。他与李国昌素有嫌隙,故而在此次叛乱之中,选择归顺朝廷,为我所用。这便是所谓的‘以夷制夷’之策。”
“当然,这也是这些中小部落的生存之道,这些人要想获得此前的独立性,必须保持河东和代北的平衡,不能使其中一个部落独大,不然他们也要面临被兼并的结局。”
见小皇帝点头,明白了这个权力制衡的道理,裴澈暗自高兴,又继续解释道:
“至于那萨葛酋长米海万,其族属,则更为复杂。”
“若要说清此事,便不得不提及我大唐在河东乃至整个代北地区,所面临的两个极为特殊的族群,九姓胡与六州胡。”
这两个词是小皇帝第一次听说的,不免好奇就重复了一遍:
“九姓胡与六州胡?”
不得不说作为河东望族的裴家子弟,裴澈对于代北边疆的族属和势力分布真算是朝廷中的专家了,小皇帝算是问对人了。
见小皇帝听得愈发好奇,裴澈朗声道:
“陛下圣明。所谓‘九姓’,在不同时期,其指代的对象亦有所不同。”
“以往所言‘九姓胡’之说,乃指葱岭以西的粟特人,也称‘昭武九姓’,以康、安、曹、石等为姓。”
“他们多以经商为生,散居于我大唐西北各地,我长安也尤其多。”
“但如今在河东一带,对我边防造成影响的‘九姓’,则更多的是指‘铁勒九姓’。”
“铁勒,本是匈奴别种,部族繁多,如契苾、回纥、仆骨、同罗等等。”
“自前代以来,这些部族便陆续南迁,归附我朝。朝廷将他们安置于陇右、关内和河东三道的北部地区。”
“其中,迁入我河东道的,便有同罗、拔曳固等实力
乱清小说提供了痴人陈创作的《创业在晚唐》干净清新、无错版纯文字章节: 第四百一十一章 :换帅在线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