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六章 :战鼓(2/3)
,给尽数掠走了。
军心士气实可一般,而张璘没有检阅这支部队就贸然将此部放在分外重要的连接部,到底是冒失了。
同样的,作为整个唐军阵线核心的,由高骈亲自坐镇的中路军,状态却也同样堪忧。
因为这里的武士,其核心是五千的淮南牙兵,剩下的一万五千兵,则是从淮南各地抽调而来的州县兵。
在天下诸藩之中,淮南兵能战者,基本都出自于剽悍尚武的淮西一带。
可如今,淮西已作为保义军的辖区被分割了出去。
而像滁、和、扬、楚这些富庶之地,平日里有固定军事训练的牙兵还好些,寻常的州县吏士则普遍不堪战。
又因为这些人的家庭条件相对较好,平日里少有吃苦,昨夜那场突如其来的寒潮,便让他们有些扛不住了。
一夜之间,病倒、冻伤者,不计其数。
黎明时分,虽然备战的军令已经下达,可大多数的淮南兵,依旧裹着冬衣、毛毯,在寒风中冻得瑟瑟发抖,牙齿不住地打颤。
幸亏上面紧急下发了一批烈酒,让他们喝下御寒,情况才稍稍好了一些。
他们在寅时,吃过了简单的热饭热汤后,便被各自的军吏组织起来,在原地不停地活动着手脚,以保持体温。
一些识字的军吏,已经开始拿出笔墨,帮着身边的同伴,一笔一划写着最后的家书和遗嘱。
所谓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一封信可能就是他们留给家人们最后的念想了。
他们将那些写满了牵挂与诀别的信件,小心地折好,交由专门的辅兵送回了河东的大营。
这些淮南兵们的脸上,包括那些精锐的牙兵,脸上都是对决战的迷茫和恐惧。
没有参加过大型会战的人是无法体会这种双方十余万人决战时,那种震颤和紧张的。
多数人,一辈子都没有机会看见万人同在的场面,更不用说是十来万人了。
实际上,这些人到现在能忍住不崩溃,不尿,就已经对得起他们淮南兵的袍子了。
他们当中只有一些年纪稍大的牙兵,参加过七年前的平灭庞勋之乱的战役,有大型决战的经验,这会还能吃的下,走得动,手里有汗,嘴里有沫。
这个时候,后方的河面上,一些小船划破了晨雾,又送来了大量的箭矢。
其中,数量尤其多的一部分是专门补充给了那支千人的润州弓弩手部队的。
自韩滉时代开始,“润州弩手”,便天下闻名。
他们的强弩,射程远,穿透力强,是南方军队中少有的精锐步兵单位。
现在浙西那边的节度使叫周宝,是高骈在神策军时的老同僚了。
正是这份人脉,以及高骈那“东道诸藩行营都统”的名号在,才能从浙西将这支精锐营头给调度了过来。
而它也是高骈的一支杀手锏。
……
时间,缓缓地来到了辰时末尾,阳光也越来越烈。
在驱散了弥漫在天地间的寒雾后,也为这片肃杀的战场带来了一丝生机。
士兵们被冻得僵硬的身体,也在阳光的照射下,渐渐地回暖,心中的战意和斗志也激昂不少。
而在这漫长的战线上,已经开始有一些营将在声嘶力竭地激励着士气。
所以,时不时地还能听到某处阵地,爆发出阵阵欢呼。
而在整个战场的南面,也就是保义军所在的阵地,情况又截然不同了。
今日的早饭是赵怀安和麾下的都将、营将们一起吃的。
巨大的帷幕下,七八十号人一人一个餐盘,上面是一碗茶泡饭,三张大羊肉胡饼,一碟酱菜,三块羊肉。
这些都是赵怀安的随营厨师们烧的小灶,热量十足。
而且难得的,赵怀安给众保义将们一人一碗酒,但这会没人喝,都是和赵怀安一道,嚼着饼子,哧溜着茶泡饭,最后将羊肉狼吞虎咽下去。
赵怀安擦了擦手里的油,最后举起了盘子上的酒碗,对众将道:
“今日,就是我保义军的千古流芳的日子!胜,回来继续吃酒!败了,那咱们就在下面吃酒!”
“来!干了!”
说完赵怀安将碗里的酒水一饮而尽!
然后将陶碗重重摔在了地上。
而赵六、豆胖子、王进、郭从云等七十多名大小保义将们也纷纷仰头,将酒干了,把碗砸在地上。
一时间,帐幕内,遍是碎瓦。
之后,赵怀安就没有再多说一句废话,直接带着在场保义将们,翻身上马,开始视察了全军的
乱清小说提供了痴人陈创作的《创业在晚唐》干净清新、无错版纯文字章节: 第三百八十六章 :战鼓在线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