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六章 :首战(2/3)
是怕我们,而是在拖延时间!”
他走到地图前,手指重重地点在舒州城的位置:
“舒州城内,兵不过三千,民不过数万,被草军数万主力围困已久,早已是人困马乏,粮草告急。他们现在全凭一股意志在支撑,这股意志,就是盼着我们这支援军的到来。”
“我们在这里掘井,固然能解一时之渴,但要挖出足够万余人马饮用的大井,需要多久?三日?五日?等我们休整完毕,再推到舒州城下,还济得甚事?”
“那李重霸要的,就是这个时间差!他要在我军抵达之前,耗尽舒州城最后一点力气,然后破城!”
“一旦舒州城破,城内数万军民尽为鱼肉,草军士气将达到顶峰。”
“不仅有城池之利,还能获得丰厚补给和人员。”
“届时,他们便可尽起大军,掉过头来,以逸待劳,与我军在这片不便大军展开的破碎地形上决战。到那时,我们才是真正的进退维谷!”
说到这里,赵怀安重重说道:
“打仗打的是什么?就是战机!”
“战机来了,别说是我赵怀安,就是你们也要提着刀上战场!”
但赵怀安的话并没有打掉众人的疑惑,他们当然明白战机的重要性,也毫无疑问地信任节帅对局势的判断。
但这一定需要赵怀安亲自去吗?此时保义军中大将、宿将无数,哪个不能代节帅肩负此任?
可实际上,赵怀安完全晓得幕僚们的内心想法,对此,他也只能苦叹一声。
没错,此时的保义军还真就没人能代替赵怀安肩负这样的出击任务。
不是保义军缺骑将,无论是刘知俊、刘信还是耿孝杰,都有这个能力将一千八百骑兵驰骋六十里而冲城外草军。
但遗憾的是,他们都没这个威望。
说来这也是赵怀安自己种下的果,因为早年他过分讲究分权,使得大批核心武将们往往只能带着少部分部队,完全没有给他们独立带领大兵团作战的机会。
一千六百人,在步甲军中都是算规模庞大的了,更不用说是骑兵了。
如此庞大的骑兵,没有赵怀安亲自带领,让谁带,他都不放心。
这些骑兵是保义军攒了几年的家底,更是保义军日后纵横中原的根基,赵怀安如何敢冒这个险?
说实话,你当赵怀安愿意带骑兵奔袭六十里作战?这骑马可不是开车,奔六十里,就算有备用马,这人也要颠散了。
他赵怀安哪不想让手下人去做?自己惬意地安坐在桐城等候捷报?你当赵怀安真是劳碌命啊!
还不是不得已!
也正是这一次,让赵怀安暗暗下决心,以后一定要培养麾下众将的大兵团指挥的能力和威信。
不用多,只要培养三到四个,那赵怀安就能从容许多了。
当然,此番念头赵怀安自然是不能当众说的,不然刘知俊那些骑将不得难过死?
原来是他们能力不够,还累了节帅亲自领兵,要是几人有烈气的,没准能想不通自戕死。
赵怀安深晓得,有时候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有时候一句话说不好,真能办砸大事。
这个还是老张跟他说的安胖子故事。
不过故事的主人公已经是他的小老弟史思明了。
那会叛军的核心就是史思明,而且人家去年刚在邺城击溃唐军的九节度联军,个人威信正是最高的时候。
当时他正南下攻打陕州,就让他儿子修一座要塞,但他儿子误了工期,本来这史思明就不喜欢这个儿子,然后还办事不力,所以更是暴跳如雷,当众说了一句:
“早上拿下陕州,我晚上就杀了你!”
说完这史思明就没当回事,回驿站睡觉了。
他这话是白天说的,晚上他儿子就让人在床上把他老子给拖起来给勒死了。
然后一代枭雄就和他那老兄弟安胖子一样,被人埋在了床底,最后不晓得埋哪个地方去了。
真可谓憋屈。
所以赵怀安很清楚,越是他这个身份的人,要多表达对某人的喜爱,少直接表达厌恶。
因为他太有权力了,所有人都在揣摩他的心思。
一旦他今天对某个人表示厌恶,这个人在军中几乎就是寸步难行,甚至还会有人暗自揣度,将一些必死的任务交给此人。
以前中世纪的教皇可以对人下破门律,就是所有人都禁止接触此人,最后让这人直接社会性死亡。
但这种也不过是一种信仰上的,而赵怀安的厌恶却直接带着更大的暴力。
一旦赵怀安真对下面某人不满,这人是真会死的。
可问题来了,此时的武夫们哪里有束手就擒的?你今日说这人不行,明日这人就会带七八心腹哗变造你的反。
别看保义军这会各方面都建设的不错,但依旧不会改变此时武夫们的底层心智的。
因为说到底,这个时代就是这个三观。
至少得持续建设到下一代人,没准才能有那种“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的绝对权力。
所以此刻赵怀安纵然看到大伙的心里想法,他还是没有再进一步解释,而是直接下令:
“我将千余精骑,一人双马,倍道兼程,一日内抵达舒州城下。”
“我走后,全军事务由王进、
乱清小说提供了痴人陈创作的《创业在晚唐》干净清新、无错版纯文字章节: 第三百五十六章 :首战在线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