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周郎识破苦肉计,白袍败退东瀚湖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盏茶之后。

  司马曜被魏玄、赵康等人押送回中军大船之上。

  “这是?”

  平日里对于军务不闻不问的监军燕王曹芝,听到动静后也披着大氅赶出来,看着被五花大绑的司马曜打着哈欠说道:“哟,这不是司马将军吗?怎么回事这是?”

  “燕王殿下!”

  赵康抱拳道:“司马曜在没有大帅军令的情况下私自调兵,被沿途的斥候发现,我们及时赶过去把他拦了下来。”

  “还是因为子午谷那事儿?”

  曹芝摇头道:“司马将军,你说说你,急什么呢?”

  “大帅来了!”

  “参见大帅!”

  “……”

  没多久。

  一身白袍的陈三石来到甲板上。

  “司马曜,还不跪下!”

  赵康呵斥。

  “跪?!”

  司马曜怒道:“你们别给脸不要!如果不是看在大家生死一场,不想伤你们性命的份上,真以为这些破锁链捆得住我?竟然还想让老夫跪下?!”

  “跪下吧司马将军。”

  曹芝劝说道:“非得闹得其他人动手?”

  “司马将军。”

  宋桂芝手中出现碧玉长棍:“军中有军中的规矩,得罪了。”

  “砰——”

  语毕。

  风行真力涌动,一棍落下,硬生生把司马曜打得跪倒在地。

  “大帅!”

  赵康将先前发生的事情详细讲述,然后抱拳请命道:“大帅,此人该如何处置?”

  “违抗军令,还能怎么处置?”

  陈三石轻描淡写地说道:“斩了吧。”

  斩!

  听闻此言。

  不少朝廷中人都是一怔。

  司马曜更是大喝道:“老夫本是天水洲修士,你有什么资格斩老夫?!”

  “司马曜!”

  魏玄指正道:“那是以前!你既然选择来东胜神洲为朝廷出力,又来参与此次战事,就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伱不是什么修士,而是朝廷南征大军的左路将军!

  “休说是你,老夫也是一样,只要违反军令,就应该依法处置!”

  他和许多单纯修炼的修士不同,曾经也守过孤城,知道遵守军令有多么重要。

  “陈大帅!”

  “大帅!”

  司马曜的两个儿子,司马弛、司马澜闻讯赶来,都是“噗通”一声跪倒在地。

  “大帅!”

  “父亲他初来乍到,不懂军中规矩!”

  “陈大帅海涵啊!”

  “……”

  不论他们怎么说,陈三石都置若罔闻,显然是要坚持斩首。

  旁边,魏玄夫妇二人,已经准备动手。

  见到真格的。

  寻仙楼楼主崔子晨有些按捺不住:“陈兄,没必要吧?”

  “是啊。”

  归元门钱其仁也跟着说道:“司马兄确实不对,但好在被拦下来,也没有造成严重后果,责罚合理,要命是不是有些太严重?”

  “严重?”

  夜间的甲板上,摇曳着火炬的昏黄光线,看不清楚陈三石的脸色,只听到没有波澜的声音响起:“在军中,还有比违抗军令更严重的事情吗?斩!”

  “该死,确实该死!”

  燕王曹芝说道:“死有余辜!可是大哥,这个时候把司马曜杀掉,我们的人手就不够用了。”

  如今两军对峙,双方的高级将领的数量,维持在一个脆弱的平衡点,一旦双方出现折损,就可能会使得一方遭受到巨大的压力,进而全线崩溃也不是没有可能。

  在燕王的眼色下。

  崔子晨、钱其仁以及其他出身宗门世家的武将,纷纷以此为借口,帮助司马曜求情。

  “大帅,大战在即,先斩己方大将,难免折损士气!”

  “是啊是啊。”

  “司马曜不能杀啊。”

  “……”

  “大哥。”

  燕王曹芝说道:“既然此人现在还有用,不如这样,先把他的命记在账上,让他戴罪立功,等到战事结束之后再做处置,如何?”

  “……”

  陈三石似乎有些为难,沉吟片刻后,冷冷道:“司马曜!看在这么多人为你求情的份上,再加上确实大战在即,我就给你一個将功折过的机会。

  “但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来人,以玄铁锁链打穿他的琵琶骨,悬挂在中军大船之上,示众三日,以敬效尤!”

  语毕,他拂袖而去。

  汪直等人拿着玄铁锁链上前。

  “你敢!”

  司马曜还想反抗。

  曹芝提醒道:“司马将军,你要是实在活腻,就尽管不从。”

  听到这话,司马曜才没有还手,任由他们把玄铁锁链和铁钉打穿身体,最后高高悬挂在中军大船甲板的木桩之上。

  “陈三石,你嫉贤妒能!”

  “今日不从我计,终有一败!”

  “……”

  一连三日,司马曜都挂在木桩上示众,闹得全军皆知,无人敢再不从军令。

  与此同时。

  两军的对峙,也进行到最后阶段。

  朝廷水师占据优势,完全可以准备就绪之后长驱直入。

  不论将士数量、船只装备都不如朝廷的情况下,叛军接下来只有两个选择。

  其一,撤军。

  彻底放弃罗霄江的控制权,一路朝着北方撤退。

  但这一撤,也就相当于放弃整个中原以及东部地区,就连玉陆州幽兰京城里面的正统皇帝,也要跟着撤退,一直退到西北地区。

  也就是说……

  这将近两年的仗。

  相当于白打了!

  他们最后只能龟缩回北凉境内。

  在朝廷有仙师、祖脉以及闭关快要结束的隆庆皇帝的情况下,退回到北凉,就基本等于慢性死亡。

  其二,退入到各个支流当中。

  可是正统皇帝麾下的兵马,本来就缺乏大型战舰,要是分散而逃,也只会面临水陆两面的围追堵截,最后被逐一击破。

  已经到了……

  生死存亡的时刻!

  相关的战况,也分别层层传递到各方的上层。

  长安京城。

  中觉殿内。

  “好!”

  秦王振奋道:“好计策,好一个铁索连环!纵然那陈三石有翻江倒海之能,也终究是也折腾不出多大的浪花来!”

  “是啊。”

  吏部尚书尹鸣春说道:“如今大决战在即,我军有御水大阵,必将势不可挡,把叛逆尽数诛杀!”

  “吕将军!”

  秦王看向角落中始终没有出声的魁梧身影,忍不住赞叹道:“此次聂将军献上的铁索连环计,发挥大作用,你们功不可没啊。”

  “殿下过奖。”

  吕籍平静地说道:“当时那种情况,也只有铁锁连环才能够应对,就算三师弟他不说,周郎自己也会想到的。”

  “诶!吕将军此言差矣!”

  秦王起身道:“此次赤壁若是大胜,该有的奖赏绝对不会少聂将军的。”

  吕籍抱拳道:“臣乃戴罪之身,岂敢谈功?”

  “吕将军!”

  秦王拍拍他的肩膀,宽慰道:“丢凉州的事情你不必自责,当时谁想得到陈三石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就把凉州变成一座孤城?本王是不会怪你的,相反危难之际见忠臣,吕将军可谓是继承了督师府的忠烈遗风!

  “接下来的京城还需要吕将军和麾下的正统北凉军拱卫!”

  “呵呵,殿下这话说错了。”

  小阁老严茂兴调侃道:“倘若赤壁大胜,贼众便大势已去,陛下不日出关,天下自会平定,恐怕也就不用吕将军和单仙师他们出手了。”

  “周郎可谓是智谋无双!”

  户部尚书田光感慨道:“面对贼势汹涌,非但不惧怕,反而和单良成仙师联手,主动两路出击,化被动为主动!现在看来,我等当时真是庸才啊!”

  “如果不是周郎,险些贻误大事!”

  “接下来,就只需要静静等候赤壁捷报!”

  “……”

  ……

  幽兰京城。

  太极殿。

  两名修士乘坐飞舟回到朝廷,亲口汇报前方的战况。

  正统皇帝坐在龙椅之上,听着各个消息的汇总,不由得变得神色凝重起来。

  连战连败!

  如今。

  他们的水师已经被逼得没有任何退路。

  最多再有一场大战,就要灰飞烟灭!

  朝堂之上,一片哗然。

  尤其是押注不久的宗门世家官员们,更是七嘴八舌的议论个不停。

  他们之所以愿意投资晋王称帝,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不就是因为晋王手底下有北凉军这支战无不胜的铁骑么?

  尤其是白袍。

  自从领兵以来就未尝一败。

  所以这些蛰伏数百年的宗门,才愿意在风云涌动之时抓住机会举家相投,准备放手一搏。

  从洪都之战,再到钱塘府凉王破阵,接连的大胜也都证明他们的选择没错,可怎么……一到赤壁战况就变得这般焦灼?

  罗霄江!

  官员们心中很快就分析出原因。

  北凉铁骑,以骑兵征战天下,但他们不擅长水战!

  再加上都说白袍五行属火,上阵之时火焰缠身,在滔滔大水当中,自然也就有力使不出,一直处在被压制当中。

  相反。

  长安京城的水师大军来自于江南,本来就是镇南王麾下的精锐,最擅长的就是水战,可谓是占据天时地利人和。

  “这可如何是好?”

  “根据前方的情况来看,御水大阵几乎无法破解。”

  “如果坚持要与之决战的话,只怕是……”

  “要大败!”

  “……”

  唱衰之声,不绝于耳。

  头发花白的正统皇帝曹焕本人,也是愁容满面:“诸位爱卿既然都觉得没有胜算,那不妨说说有什么更好的策略。”

  内阁首辅,也是兵部尚书明青锋开口道:“臣以为,事到如今,也只能选择相信北凉王!”

  “不妥!”

  一名穿着绯袍,年近花甲但却精气神十足,蓄着短须的官员上前一步:“老臣以为,不能再这样继续打下去。”

  上官海昌。

  此人乃是东部第一宗门丹阳宗的宗主。

  丹阳宗屹立千年,中间经历过三次改朝换代,宗门势力有起起落落,但始终屹立不倒,就连当初盛太祖曹燮马踏江湖,也是受到波及最小的一批。

  此次天下大乱,就是上官海昌带头,领着东部豪门世家投奔晋王,带来的粮草、人手几乎可以说是海量的。

  也可以说,他的话就代表世家豪门的意思。

  “上官爱卿。”

  晋王曹焕说道:“有什么建议?”

  “臣以为。”

  上官海昌沉声道:“应该北撤!”

  “撤?”

  “没错!”

  上官海昌继续说道:“与其

第236章 周郎识破苦肉计,白袍败退东瀚湖(第1/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