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长城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长城。

  是任何一个古代政权的重中之重。

  中原地区作为农耕文明,最大的敌人就是凶悍的草原民族。

  在长城出现之前,每年都会频繁出现蛮族骑兵南下劫掠的情况。

  而且由于都是小规模骑兵,机动性极强,基本上抢完杀完就走,毫无办法。

  直到长城出现,挡住马蹄的践踏。

  游牧民族再想抢劫,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

  他们要么攻城,要么徒步翻山越岭。

  前者需要人命堆积,后者就算抢到东西,没有战马加持只会被追杀到死。

  所以大势逼迫之下,本来零散的草原部落也开始渐渐统一,最终形成几个强大的盟国,集中力量对抗中原国家。

  而且。

  跟很多人印象不同。

  长城绝非是劳民伤财,反而对于国防开支是极大的节省。

  陈三石翻看《大盛书》时,曾经记录到开元年间,有一名官员给当时的皇帝算了一笔账。

  详细数据过于繁复,总之最后算下来,相较于留大量将士镇守需要消耗的钱粮,建造长城要节省足足十倍之多。

  鄱阳地界周围多山,地势险峻。

  骑兵和大部队能推进的范围不大,约莫两百里左右,长城就刚好覆盖住这个范围。

  离开千户所往北,没走出多远,就能看见一条巨蟒般的建筑物。

  “陈百户辛苦。”

  赵康介绍工作内容:“十日后,冯百户的人过来换防,你们才能回去休息。”

  从今往后,就由他们三名百户轮流负责长城瞭望的职责。

  一百多号人,开始接替换防。

  陈三石骑着白鹄马,沿着长城巡视。

  等到换防结束,他也顺着楼梯爬上城墙。

  长城高大约七米,基宽六米,顶宽五到六米。

  每隔十里,都设置一個烽火台,每个烽火台会留守五名士卒。

  两百里长城,刚好是一个百户的人手。

  听起来这么长的距离,只有一百个人驻守好像太少,但实际上完全足够。

  长城的主要作用,是阻拦战马、迟滞进攻、传递信息。

  一旦发现敌情,立即点燃烽火。

  狼烟起,鄱阳千户所全体将士,会以最

第74章 长城(第1/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