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收获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出了门。

  等走到司农监,天也就青光亮了。

  “赵兄,早啊。”

  “哟,这不是赵一甲吗?”

  “立秋之后,怕不是赵二甲了。”

  “哈哈哈。”

  路上见到赵兴的同僚,都纷纷打招呼。

  赵一甲?我什么时候有这个外号啦?

  “借诸位吉言。”赵兴也没放在心上,拱手回礼,大大方方受了这外号。

  才刚过卯时,就有上百人到达了司农监。

  文帝的时候,规定地方官员辰时五刻上公,也就是8点15。冬季更是延迟到巳时两刻,也就是九点半。

  文帝的宽和,不止对百姓,官员也一视同仁。

  到了景帝这个卷王,他自己带头卷,官员们上公时间也被大幅度下调。

  夏令时是从卯时一刻起,冬令时卯时四刻,也就是5.15,和6点。

  文帝时期不要求打卡,但景帝却要求‘点卯’打卡。

  搞得没有获得‘明眸夜视’能力的吏员,甚至需要提灯上公。

  “看来今年有志纳官的不在少数,估计都是为几天后的立秋小考准备。”赵兴望着周围,到处都是提灯抱书的小吏,连吃饭的时候都是这样。

  和平年间,税收不高,只要不懒,没人会吃不起一顿早饭。所以这些吏员都是来拼前程的。

  大家吃饭的速度也很快,都是狼吞虎咽然后速速开干,赵兴吃完本来还想休息一下,看到这一幕,简直都有罪恶感了。

  “靠,比卷谁不会,老子上辈子十几个肝,通宵七天七夜都不带眨眼的。”赵兴也火速干饭完毕,前往槐柳院。

  薛闻仲麾下小吏众多,摊派的杂事很少,但也不是没有。

  从立夏开始,便有一项重点工作,那就是配合天工坊,对‘平湖十三渠’进行修缮和监测。

  因为夏秋两季多洪灾,谷城处沧澜江的中下游,经常会被天灾所伤。

  太祖末期,籍田令曹溪修了平湖十三渠,连接沧澜江支流至东湖,又架设归元水车,元气长年累月积攒,竟让东湖边上的大山越来越高。自此东湖山,变成了一处灵秀之地。

  “司农监想在东湖新架设四辆归元水

第21章:收获(第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