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长江以北,朱霖最美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魏平安肯定想不到,魏明能如此流畅地全文背诵这首诗,其实主要功劳是他的。

  退休后的平安叔喜欢写个毛笔字啥的,一篇小楷《理想》是他的得意之作。

  魏明开公司的时候平安叔送给了他,就挂在他办公室,魏明是上班看下班看,简直倒背如流了。

  ~

  车上,魏明坐副驾驶,把后排空间全都让给屈育德教授。

  她四十多岁,身材瘦小,典型的江南弱女子模样,据说曾经是北大一枝花,金教授也是费了好大劲儿才追到的。

  只不过十几年前她得了鼻咽癌,手术、化疗、放疗,又被各种运动折腾,这一套下来,人虽然闯过了鬼门关,但整个人元气大伤。

  四十多岁的人,看着像是五十多的样子,脸上也留下了非常影响美观的紫斑。

  屈教授的嗓子问题更严重,手术让她说话不清,尖利刺耳,她今年才从师大调回北大教授民俗文学,因为说话问题,很多学生听不清甚至干脆逃课。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她上车后虽然对魏明这个18岁就被《收获》看中的文学天才很好奇,但并没有主动开口。

  不过路上一个多小时呢,魏明不想过于冷落这位教授,于是主动挑起话题。

  “屈教授,您是去魔都参加什么会啊?”魏明扭头问她。

  屈教授反问:“你听说过《故事会》吗。”

  魏明一怔,还没回话,开车的刘文杰师父就笑着接话道:“嘿,这个会的名字还挺有意思的。”

  魏明道:“如果我没记错,屈教授说的《故事会》是一本杂志吧。”

  屈教授:“对。”

  刘师傅挠挠耳朵:“好像是听说过,就是讲故事的那个故事会嘛。”

  “屈教授您接着说。”

  屈教授:“魔都文艺出版社准备召开建国以来第一次全国性的故事工作者座谈会,邀请了天南海北的很多故事作者,以及我们这些大学里从事理论研究的学者,其实这个座谈会就是为《故事会》杂志召开的……”

  《故事会》是六十年代初创办的杂志,有着较为悠久的历史,曾经销量很不错,每期都是几十万册发行量,凭借浅显易懂的故事,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现在不太行了,也就几万十几万发行量的样子,相比起很多纯文学杂志还是很高的,但杂志社一调查,基本都是各级文化单位用公费订购的,都是僵尸粉。

  现在《故事会》上面的故事思想杠杠正,就是可看性不太行,老百姓不喜闻乐见了。

  魏明之前投稿《收获》时说如不过稿,麻烦转交《故事会》。

  当

第23章 长江以北,朱霖最美(第1/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