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七章 苏轼之罪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算不得喜欢,相比婉约,我更喜豪放,子瞻先生的词我就很喜欢,里面的人情豁达,潇洒不羁,还有思国忧民,都令我受益良多。”

  苏轼却黯然道:“不过是书生意气,天真呓语罢了,一生所才徒留在纸张上,却未曾为社稷子民做过半点实事,纵是才华冠世又有何用?”

  “像子安这般少年英雄,直如冠军侯再世,率轻骑长驱直入,十九岁的年纪破敌都城,扬威域外,逼令敌国俯首称臣,签盟约得六城之地,长我华夏威风,这才是老夫梦寐以求的功业啊!”

  赵孝骞笑了笑,道:“若有别的官职,可令子瞻先生一展所才,又不卷入新旧党争,子瞻先生可愿任之?”

  苏轼一愣:“什么官职?”

  赵孝骞摇摇头,却避而不答,只是注视着他的眼睛缓缓道:“子瞻先生,你的才华比你想象的更重要,它不仅是在大宋的历史上重要,整个华夏数千年春秋,你都是最璀璨的一个。”

  “所以,请你务必提振精神,重生意气,切勿自弃,而令华夏历史抱憾,令后人扼腕。”

  …………

  参劾苏轼的奏疏,虽迟但到。

  第二天的朝会上,群臣终于发动了。

  御史中丞黄履在朝会上出班,参劾宁远军节度副使苏轼勾结朋党,私聚谤君。

  不仅参劾苏轼,黄履甚至列出了一长串名单,全都是近期与苏轼饮宴的宾客人员,人数不下百人,其中绝大多数皆是旧党官员,也有一些无官无职的文人名士。

  这道奏疏的落款署名不仅仅是黄履,还有侍御史来之邵,中书舍人林希,以及刑部侍郎邢恕等。

  这不是黄履的单人参劾,而是群臣的联名上疏。

  朝会被这道奏疏震惊了,就连赵煦也被惊得半晌没回过神。

  对苏轼的名声,作为官家的赵煦自然也是闻名已久,天子也是精读诗书的文人,只要是文人就不可能没读过苏轼的诗文。

  抛开新党旧党的身份不提,赵煦对苏轼的才华还是非常喜爱的,宫中休闲饮酒之时,他也常令宫人吟唱苏词,歌舞娱之。

  今日黄履等人突然上疏参劾苏轼,着实令赵煦吃惊不已。

  勾结朋党,私聚谤君。

  这罪名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如果造出了舆论,苏轼的下场可就不妙了。

  当初的乌台诗案,苏轼就因为谤君议政,而被参劾得差点掉了脑袋,

第二百九十七章 苏轼之罪(第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