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四章 死罪难逃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治河,是所有王朝都必须要去做的事情,因为如果不脚踏实地的去做这个事,是真的会被黄河母亲疯狂肘击。

  今年的这一场大灾,就是例子。

  到目前为止,九司已经派了数百人详查此事,几个决口的点都还没有发现人为的痕迹以及证据。

  这至少证明,在新朝以及李皇帝的威严下,目前还没有人敢去做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

  但同时也说明了另外一件事,大河已经失修了。

  虽然李唐至今开国不足十年,后世史书书写这段历史的时候,一直到现在,武周正式亡国也就是不到十年的时间。

  但如果往前推一推,整个昭定一朝加上显德一朝,到现在为止,执政的朝廷已经差不多三十年没有怎么正经修河了。

  也就是说,年久失修的不仅仅是一条大河,天下各处的水系,只要能够人工干预的地方,恐怕都要修上一修才行。

  这注定是一个耗时耗力耗钱的差事,但是没有办法,事情总要起个头,总要有人去做。

  卓光瑞在拜相之前,做了很多年的工部尚书,如今虽然他早已经卸职,但是毕竟是有经验的。

  水利的事情相当要紧,他身为宰辅来牵头,也合乎情理。

  这一天,君臣二人细谈了关于治河的一些事情,一直到中午,皇帝陛下才离开了这处客店,在卓光瑞等人的陪同下,在汴州城里转了一圈。

  汴州城,是这一次决口遭灾最严重的地方,此时城里的水已经退去,但是城中各处还是可以看到淤泥。

  李云等人,此时都已经换上了便服,连杨喜这些随行的羽林军中人,都已经换下了甲胄。

  他们所到之处,可以看到地方官府已经在召集当地的青壮,在城中各地清理淤泥。

  皇帝陛下也驻足看了看这些青壮干活的场景,然后回头看了看跟在自己身后的卓光瑞,开口道:“汴州刺史是谁?”

  卓光瑞在灾区已经一个多月了,与汴州的地方官员都已经熟悉,闻言不假思索的说道:“张通。”

  “章武元年的进士。”

  李皇帝想了想,笑着说道:“我记得他,黑胖黑胖的,说话还有些磕巴。”

  章武元年的那一批进士,对于国朝相当重要,二百来个人,李皇帝几乎每个人都见过一面,也亲自考察过学问。

  而且,本朝取士,与前朝不同,前朝吏部考察官员,讲究“身言书判”四个方面,而这个张通如果在前朝,身言两个方面,他就过不了。

  卓光瑞想了想,还是低声道:“上位,汴州地方官员,已经知道了您的仪仗进了汴州境界,他这个时候辛苦用事,不见得便是真的辛苦用事了。”

  李云回头看了看卓光瑞,开口道:“刚才转了好几圈,我看这汴州城里的淤泥,已经清理的差不多了,我那仪仗应该是明后天就能到汴州,地方官

第九百零四章 死罪难逃(第1/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