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当行何策?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想来从这里开始,终于能大幅拉开差距了。”

  写完《夜郎通货论》这篇史论,陆北顾正经地休息了好一会儿。

  他现在终于知道,为什么上舍生们会说,每次考完州试半条命都考没了。

  这话夸张是夸张了点,但说实话,在这种狭窄逼仄的环境里连着考三天,确实极其耗费体力、精力。

  哪怕是陆北顾这种生理年龄十七岁的小伙子,考到现在也是身上到处酸疼,头脑也有些发胀,真不知道苏洵这种老头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不过,最后的五道时务策,才是州试真正的核心较量,是检验士子是否具备“通世务、达治体”之才的试金石。

  这五道题的权重,足以最终决定他能否从近两百名生员中脱颖而出,拿到那寥寥数个的解额。

  在休息了好一阵子之后,陆北顾开始答时务策。

  他的目光落在展开的卷面上。

  与刁钻冷僻故意为难人的史论不同,这五道题皆从实务出发,切口虽小,却无不透着一股务实的气息。

  “蜀中茶园,多在山陬。茶户采摘、焙制,终岁勤苦。然商贾收买,抑价称量,常使茶户所获不偿其劳。欲令茶户生计稍裕,不损上供之额,不增商贾之费,当行何策?”

  这道题看起来只是让考生出主意来解决茶户的困境,但实际上其中最关键的一句,也就是“商贾收买,抑价称量”,是有着极为深刻的时代背景的。

  大宋开国,最初采用的是传统的榷茶法。

  但茶跟盐、铁终究不是一回事,所以在天圣元年,经当时的三司使李谘建议,开始采用“贴射法”,所谓“贴射法”指的就是茶商向官府缴纳“息钱”后,拿着官府给予的凭证,按照官府规定的茶价直接向茶户购茶,旨在减少官府榷茶的经营成本并保障财税收入。

  而如果茶商参与不足,官府仍统购茶叶,此法看起来既能保留官府利润,又能赋予商人采购自主权,同时免除茶农预售茶本的压力,但因大茶商抵制导致劣茶滞销,很快就废止了。

  茶法改革并未停止,通商派与禁榷派激烈博弈,五年前的皇祐二年,在韩琦支持下,部分

第162章 当行何策?(第1/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