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县试第一,陆北顾!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怀难从!”

  看完整篇赋文,学正也是在堂中来回踱步了片刻。

  “您怎么看?”学录问道。

  学正想了想,评价道:“通篇气盛言宜,比兴兼用,犹闻昌黎先生‘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之回响。若论微瑕,则‘灵性销铄如枯荄’稍露痕迹,然瑕不掩瑜,仍不失为一篇谠论。”

  就赋而言,高分赋文的评分标准主要有两点。

  第一点是要求紧扣题目,文章情感真挚、立意高远,避免空洞抒情。

  第二点是对仗工整,用典精当的同时,语言也需要凝练精妙,避免冗长啰嗦。

  不过“赋”这种文体,还跟“策”和“论”不一样,考的是立意和文辞,不需要也不可以针对性提出解决办法,否则就偏离要求了。

  因此,这篇赋在后半部分没有引申开来到如何取士是正确的。

  而毫无疑问,这篇赋文是足够能得到“乙上”起步的评分的,至于能不能拿“甲下”,就得看阅卷官们的集体看法了。

  因为他们拿到的卷子都是誊写版的,所以并不知道这是谁写的。

  朝廷又有严格规定,哪怕是县试,也必须在判卷登分完毕之后,他们这些阅卷官才能看到究竟是谁写了什么。

  所以,哪怕此时心头好奇,也只能先把卷子判了。

  “乙上还是甲下?”

  学正打算尊重一下学录的意见。

  “甲下吧。”

  学录也给了他的理由:“就冲这句‘庆历之始,欲致野无遗贤’也得评个甲下.十二年前,要是没有范文正公的‘庆历兴学’,哪有你我今日能在此阅卷?”

  这话是实话,想想看,每个县要建立人数不少于二百人的县学,就得有至少十几名教师来配套,大宋全国加起来得有多少本来入仕无望的白首书生因此能任职县学?

  县学的学官虽然大多数都是不入品的,但高低也是个官,一家人都能因此得益。

  所以,别管其他群体有多反对庆历新政,各地的学官们可是都没忘了范仲淹的大恩大德,以至于时不时就在日常教学和考试题目里提起范仲淹。

  从此前诗题里借用了《金在镕赋》为题,也可以看出来他们对于范仲淹的推崇。

  “好,那便甲下。”

  学正欣然同意,亲笔写了“甲下”的评分。

  “把评分登上,然后看看是谁写的?”

  登分完毕以后,学录去查了原卷子。

  “是陆北顾。”学录有些惊讶,“不知他的赋何时也写的这般好了?”

  学正点点头没说话。

  出成绩的科目,他都已经特意看了,陆北顾帖经甲下、墨义乙上、诗乙上,再加上赋甲

第86章 县试第一,陆北顾!(第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