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势力与西情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通政坊羊宅西边的空地上,地基已经打好。

  每天都有甄官署烧制的砖瓦运进来,暴水那年的太行大木更是一根接一根搬进来,作为营建宅院的材料。

  通政坊一共就两户人家,而今另一户有着落了:裴宅。

  当尚书令裴邈收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他只苦笑了一声,然后站在人声鼎沸的建筑工地外,久久无语。

  他才五十出头,还能接着干,奈何!奈何!

  按照传出来的消息,他将「荣升」司徒(正一品),并赐豪宅,可谓荣宠已极,但他要这个吗?

  「景声?你怎不在汴梁?」宣阳门外,一辆牛车刚刚出城,不料车上竟响起了喊声。

  裴邈寻声望去,竟然是原单于府从事中郎、现御史中丞裴宪。

  「景思,你这是要去哪?」裴邈问道,问完,又从怀中掏出一份地契、房契,苦笑道:「来京述职,顺便领‘赏」。”

  「我去雍州巡查。」裴宪一边说,一边下了牛车。

  走近之后,摇头叹道:「一宅尽半坊之地,与王府无异,我看不是赏,而是祸。」

  裴沉默不语。

  「听闻你要当司徒了?」裴宪问道。

  裴邈点了点头,脸色嗨暗。

  「官迷心窍。」裴宪冷笑一声,道:「汝少时与人清谈,颇有闲淡之风,为何当了尚书令就变了?」

  「好了!景思!」裴邈脸上有些挂不住,说道。

  裴宪摇了摇头,道:「当司徒也好,清贵、崇高,便是三省官长,在你面前也要毕恭毕敬。」

  裴邈叹了口气,不想多说。

  「还做梦当‘小丞相」呢?」裴宪看他那样子,就有些生气,道:「怎么?难不成你还想以司徒录尚书事?」

  裴邈愣然,半响后说道:「新朝应不会出现‘录尚书事」了。」

  对掌握六部的尚书令来说,「录尚书事」这个加衔简直就是噩耗。

  尚书令本来是尚书省六部的最高长官,拥有独立的决策权和执行权,比中书省、门下省不知道强哪里去了。

  但如果有「录尚书事」,那他就失去决策权了,沦为执行者。

  后汉以来,三公之类的高官渐成摆设:「三公之职,备员而已」。

  但从官品、地位、影响力来说,他们又非常强,只不过没有具体执掌罢了。

  如果给他们加「录尚书事」头衔,进入尚书台(尚书省)呢?那可就不一样了,尚书令就得听他们的,完全或部分失去自己的意志。

  后汉年间,太傅袁和大将军何进录尚书事,总揽大权。

  董卓死后,司徒王允录尚书事,总朝政,

  曹操那会更狠,本人以司空录尚书事,还以荀彧为尚书令。

  谁「录尚书事」,就意味着谁进入了尚书省,然后就是内部排班次,尚书令如何能与三公、大将军之类的比?

  裴邈升任司徒,如果不录尚书事,那就被排斥在尚书省之外,失去实际权力了。

  但如果尚书令上面既无丞相,又无录尚书事的三公,那他就拥有完整的意志和决策权,成为「半步丞相」,另外半步被中书省(起草诏书)、门下省(审核、批驳)拿走了。

  裴邈本就存着这个期望,

  他比王衍小了

第十七章 势力与西情(第1/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