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述志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但就是不满足,绞尽脑汁让家产增殖。

  他家培育出了好李子,卖出去时担心被人留种,于是把种核钻坏,时人讥之。

  女儿嫁出去后,借了几万钱,一直没还。归宁回娘家时,王戎一直没好脸色,直到女儿还了钱,“乃欢”。

  时人在经营上的这种态度,让邵勋很喜欢。

  因为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士大夫谈利就变得“庸俗”了,变成了“不正确”。或许私下里可以言利,但公开场合一定不能这样。

  但西晋这个群魔乱舞的时代,你做什么都可以,因为更过分、更辣眼睛的事情都有人在做,家主亲自算账到深夜算个球!

  而在没法彻底消灭世家大族,被迫实行“一国两制”的情况下,他有了个大胆的想法……

  “太尉。”邵勋看向王衍,道:“素闻郭夫人经商颇有心得,不知……”

  王衍脸一黑。

  全忠你要干啥?老夫素不沾俗务,志向高洁,在我面前谈论商事?

  邵勋眨了眨眼睛,没你那个商业鬼才老婆,你能有钱在洛阳举办连场聚会,维系名声?

  “罢了。”王衍叹道:“老夫回去问问。”

  “此书若成,天下士商皆承太尉之情。”邵勋行了一礼,道。王衍慌忙回礼,但脸色仍不是很好看。

  司空刘翰见了,喟叹道:“大王数日前曾问今人何不著书立说,诚哉斯言!老夫空活数十年,到头来却不懂与时俱进四字。今时不同往日,尽信书不如无书。后汉通经方能入仕,致时人只敢引经据典,不敢有分毫己身所思,此或贻患无穷。今日听大王一席言,若有所悟,回去后当以‘与时俱进’四字著书,以彰大王功绩。”

  “司空过誉了,四字如何成书?”邵勋摆手道。

  刘翰笑了笑,不再多言,显然有自己的想法。

  邵勋也不管他,又看向跟在身后的士人,道:“可别再说我总是征丁征粮,农书抄录完毕之后,各自施行。假以时日,粮肉果蔬定然比当下丰足。”

  “是。”有人先应了声,随后便陆陆续续有人应是。

  卞滔站在人群中,心情比前几天好了不少。

  梁王终究不是一味压榨,也是会给好处的啊。不争气的是,竟然有些激动乃至感动。

  华俊则暗自感慨。

  若梁王一开始就说要传播农书,然后再让士人出让好处,绝对不会如此这般。

  但他先把士人心气打下去,最后再给点甜头,感觉就不一样了。

  顺序很重要。

  “将来去了江南,风物又不同,尔等若有青史留名之志,当可编纂一本新农书。”邵勋说这句话的时候,一直在默默观察众人的表情。

  尤其是在“将来去了江南”六个字说完时,更是重点观察。

  还好,这些人好像已经认命了——当然,也有可能这会人在晋阳,不便做什么,说不定回家后就组织叛乱了,谁知道呢。

  说话间,众人来到了一段水渠边。

  渠对岸已经有人在收割小麦了,府兵、部曲齐上阵,忙得热火朝天。

  “自汉以来,中夏之敌皆在北。”邵勋突然说话了:“前汉时,匈奴骑兵连马鞍都没有,这样的兵如何?”

  士人有些不解,怎么突然提到这个了?

  金正在一旁哂笑道:“大王,那样的骑兵连骑射都很麻烦,准头也不行,更无法搏杀,不足为虑,一摧即垮。”

  邵勋点了点头,道:“时至今日,双边马镫、高桥马鞍横空出世,鲜卑人马上搏杀颇有章法,甲具亦很精良,骑射又快又急。再用两汉御敌之策,只能惨败。天下士民若想保住家业,非得供养精兵强将不可,府兵便是了。”

  “真以为我丧心病狂,盯着尔等的家业不放呢?若无此强兵,胡人便

第一百三十五章 述志(第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