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城内城外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新平城外的营寨已经扎好,标准的围三阙一。

  银枪左营及黄头军五千人位于城南,背靠桑干河。

  陈留府兵三千五六百人位于城西,义从军三千骑亦屯于此处。

  五千黄头军屯于城东,同样背靠桑干河——水与桑干河在新平以南交汇,然后拐弯流向东北方向。

  郁鞠部五千鲜卑、乌桓骑兵亦屯于城东北。

  路上次第汇集而来的万余乌桓骑兵则由各自部大带着,于野外巡弋,遮护外围。

  说是围三阙一,但这个样子根本不好跑,晋军骑兵太多了。

  六月十九日,王雀儿出了中军大营,巡视各处。

  三十六岁的他,正处于高级将领的黄金年纪。

  二十年征战下来,从小兵做起的他经验丰富到让人惊讶,如果不早夭的话,还可为国征战二十年,青史留名。

  一般而言,史官会定期拜访主要文武将官,采撷史料,当事人口述的素材是最重要的来源,会有相当程度的美化,故史书上描写的实力一般会大大高于文武官员的真实能力。

  如果还愿意花钱的话,帮你加戏、修饰也不是不可以,毕竟后朝修史是以前朝时记录下来的各种材料为基础——如果没遗失的话。

  王雀儿对青史留名还是很感兴趣的,且这几年越来越多地思考这类事情——有人图名,有人好利,王雀儿便是前者。

  能赚得偌大名声的战争不多了,攻打拓跋鲜卑便是其中之一。

  至于攻打江东或者蜀地,他没什么兴趣,其他人差不多也是同样的看法。

  原因无他,建邺这种名字,听着就没平城、盛乐有吸引力。

  江东也没阴山、河南地让他热血沸腾。

  司马睿、王导之流,听着就让人昏昏欲睡,而拓跋、慕容、宇文这类能调动铺天盖地铁骑的草原头领更能让他精神一震,全力以赴。

  说白了,中原普通百姓可能对司马睿、王导之类更感兴趣,但作为武人,他清楚地知道什么才是更大的挑战。

  “武学又有新东西可教了。”王雀儿驻马桑干河畔,道:“自广武出,及至新平,二百余里,至平城,则有三百多里。其间风物,与中原大不相同。”

  “此皆秦汉旧地,虽云殊异,但仍有几分中夏遗存可寻。”大将军府监军庾泽(庾衮三子)笑道:“出了平城北上,那才是真正的无垠草原呢。烟村寥落,荒凉得直让人落泪。”

  说白了,平城以南宜牧宜耕,秦汉时都大力移民实边,置郡设县。

  平城再往北,兴许还能种地,但条件比起平城以南、雁门关以北却要差了不少。

  至于阴山以北,则条件更差,只有极少数地方可以屯田种地,整体是以放牧为主。

  中原王朝能打过去,但真的占不了——或者没人想过要占领,反正以秦汉时的手段是没法占领的,除非有人想出新办法。

  “此战,大王居功至伟。”王雀儿面向西南方向,拱了拱手,说道。

  庾泽有些傻,你至于这样么?

  王雀儿不管庾泽心里怎么想的,只道:“深入敌境二三百里作战,哪有那么容易?若非大王在后面招降纳叛,令诸县杂胡纷纷来投,此刻我必然到不了新平。”

  庾泽不得不承认,这话有道理。

  深入敌境最危险的就是后路。

  别的不谈,如今投靠王

第九十五章 城内城外(第1/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