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对策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韵显露无疑。

  轻轻咳嗽了下后,他来到了小院正厅之中,坐于上首。

  众人纷纷行礼。

  “直接进入正题。”邵勋摆了摆手,道:“谁先来?”

  王衍沉吟了一下,道:“大王,而今可动不起刀兵。”

  “知道了。”邵勋面无表情地说道。

  潘滔轻笑一声,道:“大王何须动刀兵?”

  “哦?”邵勋感兴趣地看了过去,笑道:“我就知道阳仲有方略,快快道来。”

  潘滔捋了捋胡须,道:“庾祭酒自盛乐回返后,具陈代国之事,老夫听闻,顿觉有隙可钻。”

  “隙在何处?”邵勋配合道。

  “在于新旧之争。”潘滔说道:“祁氏此人,权欲极盛。其有三子,长子普根已死,三子纥那曾为王师所擒,只有二子贺傉可堪立为君长。然据庾祭酒所言,贺傉天性懦弱,素遭人轻视。”

  “鲜卑是什么地方,虎狼巢穴!懦弱之人可能统御诸部?可能为君长?我料诸部必然离心,纵然不攻杀贺傉,也会不听调遣,自行其是。”

  “再者,旧党虽遭重创,郁律以下死者五十余,然诸部实力犹存,难道不想拨乱反正,拥立郁律之子为王?”

  说到这里,潘滔起身,长揖一礼,道:“仆请联络拓跋翳槐,册其为代公。”

  拓跋氏的正式爵位一直是代郡公,册封其为代公,算是升了一级了。

  至于代王,那是自封的,不作数。

  “此策不错。”邵勋笑道:“若我无所为,代人或互相牵制,一时不敢动手,局势就这么拖下去了,反倒让贺傉勉强坐稳位置。但有一条,翳槐不过一少年郎而已,敢动手么?”

  潘滔沉吟不语。

  这确实是这个计划中最大的不确定点。

  听闻拓跋翳槐不过十一二岁,而草原上怎么着也要十三四岁才算成年。

  况且,拓跋翳槐是什么脾性一无所知,他有这个勇气吗?

  另外,贺兰蔼头也很关键。

  他愿意为了扶外甥上位而拿整个部落做赌注吗?难说。

  “大王。”右司马羊忱出声道:“或可遣使北上,先寻到贺兰部所在,探其心意。若愿联络诸部起兵,便册翳槐为代公。若不愿,自寻他人可也。”

  邵勋转头看向苏恕延。

  苏恕延见自己没法逃避,便道:“大王,此时不宜出动王师。先不说粮草之事,单王师一动,索头惊惧,必会抱团取暖,全力对外。”

  邵勋暗暗点头。

  这不就是曹操对付袁绍儿子们的旧事嘛。

  外部压力大,反倒促使内部放弃分歧,一致对外。

  外部压力小,内部自己就搞起来了。

  “什翼犍舅父王丰,先居广宁,后移代郡。”苏恕延继续说道:“仆略知此人,有野心,但胆魄不怎么大。如果祁氏咄咄逼人,其为了自保,或会联络诸部乃至宇文鲜卑,一同出兵。若祁氏放过他们,未必就愿为什翼犍出头了。”

  邵勋听明白了:得蛊惑人家。

  他代入各方仔细盘算了下。

  如果他不插手,那么拓跋鲜卑的局势大概会处于一种诡异平衡状态。这种平衡可能会被打破,也可能不会被打破。

  如果他插手了,那就增添了一个变数,有可能会让祁氏一方感受到压力,走出昏招,同时给贺兰蔼头、王丰等人鼓舞,最终演变成内乱,或者让其分裂。

  其实后世隋朝对付突厥的方法就很经典,让敌人分裂,再出兵打击,可收奇效。

  北朝果然还是了解胡人,一脉相承过来的。

  “得撺掇一下贺兰蔼头和王丰。”邵勋一拍大腿,定下了计议:“两处都要出使,尔等议一议,弄个口才便给的合适人选出来。”

  (本章完)

第五十四章 对策(第3/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