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消息来源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的画作打底,小偷顺手带走墙上挂看的画作,并不奇怪。

  柳景辉没有多说这方面的东西,求同存异道:「那么,就把排查销赃渠道作为第一个方向。」

  「好。」

  王志豪先是应了,再略有点犹豫,道:「如果是排查立元市内的销赃渠道的话,我们这边还可以———再大范围的话,可能力有未逮了。」

  他也没什么不好意思的,他就是立元市刑警支队的一名大队长而已,再上面的支队长乃至于副局,能覆盖的也就是立元市范围了,哪怕是局长,也不敢说对省里的情况都了如指掌。

  柳景辉应道:「这是我没有考虑完善,销赃渠道这一块,我跟省厅相关的同事说一下。」

  柳景辉就是省厅的人,这方面的情报确实是有的。

  王志豪遂表态道:「麻烦柳处了。」

  销赃对盗窃犯来说,是非常容易出错的一环,但不销赃,往往会让盗窃失去意义。

  历史上著名的「100号产品失窃案」,案犯于61年在代号615的造币厂盗窃了80公斤黄金,消息直达最高,成立的专案组自然也是顶格的。最终也没能侦破,

  可见盗窃案的侦破难度是真实存在的。而此案的最终侦破才是最有趣的地方,它是时隔20年,到了80年的时候,案犯带着一部分黄金去银行兑现的时候露馅的。

  同样的类比也适合前两天侦办的「阳光超市案」,那超市老板因为有自己的超市用于销赃,偷其他超市的东西就很难被发现。

  至于艺术品销赃,其实也有一些特别之处。一些有预谋的艺术品盗窃,尤其是艺术馆博物馆之类的地方的窃案,往往是先有买家再有盗窃的。

  也就是说,盗贼往往走的是定制化路线,属于是先接单后干活的雇佣行为。

  这种情况在欧洲极为盛行,一些老欧洲的贵族,是真的愿意花一大笔钱,买来被盗的艺术品,然后深藏在自己的「城堡」里几十上百年。

  不过,国内的艺术品市场,想要达到这个程度恐怕不容易。

  单单一副张大千的非精品画,

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消息来源(第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