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跃迁点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负能量密度的地方,那里可以将时空弯曲成负曲率,从而出现了一种可以允许径向潮汐力不影响速度、并且可以让物质通过的通道?”

  作为一名天体物理从业者。

  顾维在看到跃迁点的一瞬间,想到的便是爱因斯坦-罗森桥,也就是所谓的虫洞。

  虫洞这个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1916年,当时奥地利物理学家路德维希·弗拉姆提出了虫洞的概念。

  1935年的时候,爱因斯坦和纳森.罗森对虫洞理论进行了完善。

  他们对称了虫洞的度规,引入径向分量grr和该虫洞喉咙的径向坐标r0,做出了一个数学模型,叫做爱因斯坦罗森桥——这就是后世几乎所有科幻小说里飞船会穿越的虫洞,它真是个数学模型......

  这还没完呢,

  1962年的时候罗伯特·富勒和约翰·惠勒还发表了论文证明——如果虫洞连接同一个宇宙的两个地方,那么这类虫洞是不稳定的。

  没错,是证明,而不是猜想。

  类似的情况还有阿库别瑞度规——阿库别瑞在1994年的时候,提出了一种允许一个曲速泡出现在原先平坦的时空中的洛伦兹流形。

  这玩意儿有个别名,叫做曲速引擎╮(╯▽╰╭。

  嗯,数学上也是允许曲速引擎存在的。(DOI10.1088/0264-9381/11/5/001,这哥们还在X上发帖想演个三体角色)

  甚至近些年还有宾大的学者改进了数学模型,用曲速环的形式将拖动较少物质需要的负能量,压缩到了卡西米尔真空可以承担的范围附近......

  可惜的是在顾维穿越之前,很多科幻作品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导致不少有标准框架支撑的概念变成了脱离框架的意识流。

  “哦,你说的这种现象也存在,但是有很多局限性,”听到顾维的猜测,槿很快摇了摇头:“这类虫洞的类光测地线会被虫洞两端出现的黑洞困住,而且在咽喉处会具有巨大的张力。”

  “这种情况下,穿过一次虫洞需要的负能量物质大概比你来的整个银河系都还要重,所以一般没什么人会用这玩意儿来搞穿梭。”

  “至于跃迁点嘛......它其实是人造的一种通道。”

  ....

  注:话说问大家一件事,现在这个封面真的很难看吗.....

第49章 跃迁点(第3/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