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那红绸布,冯保的表现,已经让朱翊钧心中有数,结果怕是很不好,否则冯保也不会对循吏喊打喊杀了。
“臣等拜见陛下。”张居正和凌云翼匆匆走了进来,俯首见礼。
朱翊钧笑着说道:“免礼。”
“陛下,臣和次辅疑惑,陛下为何下诏各级衙门,给主动应征者登记造册呢?”张居正的神情很是急切,尤其是看到了红绸布盖着的堪舆图,面色巨变,他立刻说道:“陛下,是要打仗吗?”
“就是要打仗,也不必给应征者登记造册,京营、水师完全够用了。”
不顾后果的话,大明现在的军事实力,揍蒙兀儿国都够了。
“先生不是猜到了吗?”朱翊钧看向了那个没有打开的堪舆图笑着说道。
张居正摇头说道:“陛下,人心是经不起考验的,上这等蛊惑君心的奏疏,试探人心者,该诛。”
高启愚的奏疏,皇帝留中,没有发去内阁,张居正虽然没看过奏疏,但是他知道谁上的奏疏。
陛下和先帝、道爷都不一样,陛下很少把奏疏留中不发,哪本奏疏没发下来,一目了然。
“臣真的是一时心慈手软,此獠当诛。”张居正终于确定了目标,这个高启愚居然上如此诛心的奏疏。
诛心之祸一开,永无止尽。
大明很多时候都是论迹不论心,因为论心无完人,皇帝本就是这世间疑心最大的生物,这种几乎等同于忠诚度测试的东西一出,天下难以安宁。
“先生,坐坐坐。”朱翊钧笑着说道:“冯大伴,朕和先生一起看看,拉开吧。”
“陛下,万万不可。”凌云翼到这里也听明白了究竟怎么个事儿,立刻上前一步,摁住了红绸布摇头说道:“陛下,克终之难。”
皇帝春秋鼎盛,正值壮年,就是知道也不会特别在意,甚至还会反思,自己是不是什么地方没做好,但随着身体的衰弱,连身体都无法完全掌控,就会疑神疑鬼,怀疑一切能怀疑的事儿。
现在看一眼不打紧,就怕老了看一眼。
凌云翼年纪大了,没几年好活了,克终之难的祸患落不到他头上,但会落到大明头上。
汉武帝如何?老了连亲儿子都不信了!
这不是凌云翼想看到的局面,这对大明是一场灾难。
对主动应征者登记造册,在别的体制下不算什么,就是统计个可征兵人数,但在大明这种权力高度集中于皇权的郡县帝制之下,做不得。
人是会变的,明君会变成昏君,一旦看这么一眼,怕是到老了,就会成为心里解不开的疙瘩,成了心结。
明君圣主,有的时候,的确会成为维新的阻力,比如眼下这种状况。
“看一眼又不会怎样。”朱翊钧示意凌云翼坐下说话,他笑着说道:“咱大明有内阁,有科道言官纠错,朕看一眼也就是看那么一眼,不会怎样的。”
凌云翼忐忑不安的坐下,看了张居正一眼,让元辅帝师想想办法!
朕意已决,已经没人敢反对了,内阁有屁用、科道言官有屁用!
陛下打定了主意,要做什么事儿,但内阁不同意,就会出现矛盾,君权臣权冲突。
陛下要是愿意体面,就以军机要务为由,建个枢密院、右书房行走、军机处之类的衙门,内阁继续做内阁的事儿,陛下继续做自己要做的事儿。
这种另设衙门,绕开内阁,是一种很体面的做法了。
永乐年间,不同意北伐的大臣很多,成祖皇帝就搞过李代桃僵,陛下对付翰林院、都察院、国子监这些贱儒扎堆的衙门,不一样用的这种法子?
都察院再跳,反腐司就会扩充职能,取而代之。
都察院御史们现在这么老实,不就怕陛下一生气把他们给全替掉吗?
陛下要是不愿意体面,直接把内阁驱逐,换一个内阁就是,隆庆六年,高拱就被这样换掉了。
散装西班牙,自治共主费利佩都能解散国务委员会,一意孤行,大明这种权力高度集中于皇权的郡县帝制,就更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了。
“其实,看一下也没事。”张居正倒是颇为坦然的说道:“看一看也好,这事儿既然已经做了,不看,只会更加好奇。”
这就是诛心的可怕了,只要一开头,就不可能结束了,不让皇帝看,皇帝一定会心心念念,还不如形成常制,看多了,反而能习惯了。
凌云翼看了张居正一眼,彼此眼神都非常无奈,事到如今,只能选择相信陛下了。
高启愚不是不知道后果,他就是对陛下的信念足够坚定,高启愚相信陛下一定能守心明性,高启愚相信十九年如一日弘毅的陛下,比张居正更加相信!
冯保上前,把红绸布拉开了。
“顺天府怎么回事!这么少?!”张居正第一眼就看到了顺天府那触目惊心的‘百一’二字!他甚至有点头晕目眩!
每1%就会换一个颜色,已经涂色的部分,比例越高颜色就越深,徐州府是朱红色。
就数顺天府最低,几近于白色。
应天府都有百二(2%),松江府有百三,而环顺天府周围,大同府、保定府、永平府(唐山、山海关)、河间府(天津)等地,统统都是百四。
顺天府这百一,太刺眼了。
“不是,这…”凌云翼惊讶无比,连朝鲜平壤府都有百三,甚至汉城府都高达百四,这代表着凌云翼在朝鲜统治的大成功。
而辽东已经填色的辽宁府,也有百四之多。
没有拉开红绸布之前,张居正和凌云翼非常担心,患得患失,等到拉开之后,张居正和凌云翼已经完全不担心了,除了总督府这些地方,没有地方能比顺天府更低了。
反贼就在脚下!
现在这份堪舆图还没涂满色,但已经具备统计学意义了,朱翊钧看着堪舆图一时间不知道该哭该笑,龙椅真的成了黄金马桶,朱翊钧要坐镇京师,只要活着就要震慑反贼。
“其实也正常。”朱翊钧坐直了身子说道:“和俺答汗冲突,到隆庆二年,顺天府丁口,连孩子都算上,只有72万众,隆庆二年之后人口才开始缓慢恢复,大部分都是逃难入京者,他们对京师本就没什么归属感。”
“居京师大不易,心里自然会有些怨念,到了登记主动应征者时,想的自然是:凭什么是我?”
朱翊钧已经逐渐接受了顺天府最差这个结果,有个1%已经很给面子了。
“什么天子脚下,首善之地!”张居正面色变得极其难看。
陛下说的有道理,但不充分。
嘉靖二十九年,俺答汗入寇京畿之后,顺天府人口流失确实非常严重,陛下说的是实情,可是宣府大同流失人口更多,可宣府、大同府,都是百四。
京师这百一,说是京营强横、京师歌舞升平日久;说是京师人口流失都是流徙之民;说是迁徙富户富户都有怨气如此种种,这些理由都对,但不够充分,怎么看,这百一都没法交代。
这揭晓答案的一瞬间,
第九百八十三章 皇帝的新衣(第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