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二章 敢偷陛下的东西!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证如山,选择了交代问题。

  曹学成买凶杀人,杀害了前妻。

  稳婆提供的线索是曹学成的前妻,在和离后怀孕了,稳婆上门去看过身子,后来就传来了离奇暴毙的消息。

  这位前妻怀的孩子,是曹学成的。

  娘家不给银钱,丈夫是擅长钻营、为了钻营不惜一切代价的恶人,若是自己孑然一人也就罢了,但是两个孩子嗷嗷待哺,这位母亲,为了孩子只能求到了前夫那里。

  曹学成在和张问达女儿成婚后,依旧跟前妻藕断丝连,才有了这么个腹中的孩子。

  曹学成得知了这一消息后,就买通了地痞流氓,让他们上门寻衅滋事,最终这位母亲死在了地痞之手,最后宁波府仵作验看之后,宣布暴病而亡。

  宁波府知府衙门,从上到下都在宁波远洋商行食利,这点小事,说办也就办了。

  “曹学成这人,心狠手辣。”朱翊钧眉头紧蹙的看着案卷,这个案子,在他看来十分的恶劣。

  朱翊钧也有自己的阶级思维,他的阶级思维从来不是朕与凡殊的九重天思维,而是和朱元璋、朱棣有点像的小农阶级思维,在他看来,婚姻是家庭,一对夫妻,携手到白首。

  而这些贵族们的思维,结亲是为了形成以道德和公序良俗为契约的紧密利益联盟。

  显然曹学成的视角下,前妻的阶级和她背后的家族,已经无法对他的事业有更好的帮助了,所以才如此疯狂,为迎娶了张问达的女儿什么手段都用了。

  “曹学成交代,他还是更加喜爱前妻。”冯保将案卷继续摆在陛下面前。

  张问达的女儿性格很差,就是那种没事找事,三天两头跟曹学成闹腾的主儿,稍微有一点不合心意,就会把家里乱砸一通。

  曹学成很是喜欢金石学,家里收藏着很多的古董,这成婚的三年,他收藏的东西几乎都被砸了。

  曹学成的第一段婚姻是十分美满的,甚至可以说是琴瑟和鸣,举案齐眉,曹学成的事业发展也很顺利。

  但第二段婚姻,就让曹学成很少回家了,越少回家,张问达的女儿就越是闹腾,每次曹学成回去,这刁蛮的继室,就会大闹一场,搅的不得安宁。

  朱翊钧看完了这本卷宗,显得十分惊讶的问道:“所以,他图个什么呢?这么折腾了一圈,把自己和曹家都折腾进了大牢之中。”

  不值当,为了做商总,曹学成几乎把自己折腾到了家破人亡的地步。

  “为了做商总,这商场如战场不进则退,买凶杀人,是为了永绝后患。”冯保解释了下这个曹学成的动机。

  前妻有了身孕,一旦孩子出生,就彻底瞒不住了,张问达的女儿在家里闹也就罢了,一旦闹到了张问达那里,决计无法善了,曹学成索性一不做二不休。

  “张榜公告吧。”朱翊钧看完了所有的卷宗,杀妻案的全部案卷都在皇帝的御案之上,在朱翊钧看来,曹学成得到了一些东西,但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些。

  浙江宁波远洋商行的窝案,在浙江闹得很大,但无论是规模还是影响,都要远逊于南衙选贡案,可是这个案子,依旧给朝廷敲响了警钟,以海贸为主业的新兴资产阶级,同样不是什么良善之辈。

  这个案子的规模虽然不如选贡案,但影响是极为深远的,因为这是皇帝第一次对新兴资产阶级里的害群之马进行清理。

  这让旧文化贵族们稍微平衡了一些,至少陛下的威罚,尤其是在皇权、朝廷威严以及维护大明律法公平这三件事上,是相对公平的。

  在窝案稽查的过程中,驸马都尉殷宗信来到了西湖行宫,正式告别了皇帝陛下。

  “此一去,宗信定要多加小心,赤军山,穷山恶水之地,此次戍防,不要轻敌大意,当地的夷人更了解本地的情况。”朱翊钧再次叮嘱殷宗信,不要小瞧任何危险。

  “劳烦陛下挂念,臣定然谨慎小心,维护公主周全。”殷宗信再次俯首谢恩。

  朱翊钧和殷宗信聊了下赤军山港的风土人情,当地有夷人,但是不多,当地没有太多的矿产,大明对赤军山港附近的需求,主要是种植园、港口和航路安全。

  “宗信,朕有一事不明,你所言退化,究竟何意?”朱翊钧眉头紧蹙的说起了殷宗信的奏疏。

  殷宗信决定让孩子回大明接受教育,并且在大明长大成人,而后由朝廷决定泗水侯府的继承人,这一点和大明宗室的待遇几乎没什么差别,殷宗信是驸马都尉,正经的皇亲国戚。

  而让孩子回大明长大成人的最大原因,倒不是让朝廷放心,而是为了避免退化。

  “万宗伯说殖民者会不可避免的本地化,臣以为,本地化的描述,不太准确,更加明确的表述是退化,这种退化是臣无法接受的。”殷宗信详细的解释了自己为何要把孩子送回大明。

  殷宗信认为,万士和说的本地化还是太客气了,根本就是退化。

  这种退化表现为两方面,第一方面是文教方面,一些低级的、恶劣的文化风俗,在殖民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影响到汉人,其中,让殷宗信最不能接受的就是宗教。

  在整个南洋,四大宗教在用尽了自己一切能用的办法,招揽信徒,回回、佛教、大光明教、极乐教。

  麒麟殷氏出身的殷正茂、殷宗信真的难以接受,自己家族退化到这种地步。

  在儒家文化里,异端的解释是非常清楚的,无论士大夫如何异化儒家经典,异端二字就是宗教。

  张居正第一次讲筵,就说:宋徽宗向道,自称是教主道君、梁武帝迷信佛学,自称达摩,不免丧身亡国,为后世之所非笑,则异端之为害,岂非万世之所当深戒哉!

  张居正说的不仅仅是宋徽宗梁武帝,还有世宗皇帝,世宗皇帝晚年提拔了一大堆的青词宰相,当然这种提拔,很大程度上是忠诚度测试和无人可用的窘迫。

  但这个行为,把大明的政坛带入了一种古怪的氛围之中,只是张居正作为大明的臣子,不好直接批评而已,海瑞说的非常直接了。

  殷正茂、殷宗信很难接受,自己儿孙们是一群神神叨叨、诉诸于神佛之人,这是文化退化。

  除了文化退化之外,第二方面,则是体征上的退化,殷正茂和殷宗信都很喜欢天择、人择、优胜、略汰,这四本解刳院观察天下万事万物总结的经验著作。

  南洋的自然禀赋极好,扔把种子就能活下去,而且也没有经过非常残酷的战争和大规模的淘汰、筛选,导致这里的人,稍微差了那么一些,体味、身材、模样、肤色等等。

  一些汉人将南洋夷人戏称为猴子。

  所以,让孩子在大明长大成人,婚丧嫁娶,就成了父子二人的共同决定。

  南宋末年神州陆沉、天崩地裂的时候,有大堆的汉人逃往了南洋,这些汉人都表现出了文化和体貌特征上的退化,这种不可避免的本地化,在殷正茂、殷宗信眼里,完全无法接受。

  朱翊钧听完了殷宗信的理由后,点头说道:“原来如此,万宗伯认为出海之人,会不可避免的本

第九百一十二章 敢偷陛下的东西!(第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