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五、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位孙女喜爱有加?”

  程姓商贾倒了杯酒,忽然道:

  “我偶尔听到一则风言,不知真假。”

  众人看去,长袍文士代为问道:“什么风言?”

  “听说这些小公主,与圣人年轻时的相貌有那么几分神似,祖孙之情难免多上一些,有份隔代亲在。”

  “还有这等事?”

  周姓富商的脸色顿时严肃了些,俄顷,缓缓点头:

  “……原来如此,我明白了,我就说那什么洛阳第一美人、皇室第一美人之名传的这么玄乎,就算安乐公主姿容绝美,宛若仙子,也都有些过犹不及了,毕竟还有长乐公主在一旁,这美名夸的有些得罪人了,但是程兄这么一说,就很合理了。

  “神似圣人年轻时的容貌,这位小公主殿下不管姿容如何,都必须是京城最美了,连长乐公主都得心服口服的夸,以往名声在外的几位本朝奇女子们也得让道,再怎么赞扬都远不为过……原来神都那边,没人是好色热血的糊涂蛋,都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长袍文士闻言,也忍不住赞扬一句:

  “兄台此言是极,是极,乃真知灼见。”

  周姓商贾摆手:“过誉了,我也是刚反应过来。”

  顿了顿,似是谈兴不错,他又想起某事,主动道;

  “安乐公主是没婚嫁,不过,我在钱塘听到一些风言风语……也不知道是不是浔阳王一家曾待过的江州,和钱塘一样都在江南,隔得近,一些过往的消息挖掘的快……”

  他有些欲言又止。

  长袍文士忍不住催促:“到底何时?”

  程姓商贾和其他宾客们也眼神投来。

  周姓商贾犹豫了下,说:

  “这是钱塘士子们私下传的,好像是从江右士林那边传来的,浔阳城就在那边……听说,未入京发迹前,安乐公主随父兄潜居浔阳时,与时任江州长史、现任江州刺史欧阳良翰,私下有些交情,隐隐有些风言风语,说是、说是爱慕青睐……”

  众人闻言一愣,长袍文士下意识问:

  “你说的是,那位名扬天下的守正君子欧阳良翰?”

  “没错,应该就是他,一个强力佐证就是,欧阳良翰曾作一首《琵琶行》,刚传到京城的时候,当时初来京城还未册封名号未站稳脚跟的小公主,就在极力推荐,还在长乐公主府的中秋晚宴上,钦点此诗为中秋诗词魁首,

  “此事,在当时的洛京还惹了不小风波,此诗境界如何不提,试问,这等不遗余力的赏识力荐,关系能简单到哪里去?再加上那时候小公主一家还未发迹,小公主也年纪尚小,情窦初开之际,自然是容易滋生情愫的时候。

  “而欧阳良翰却清名满天下,又是就任当地的父母官,年纪轻轻,大权独揽,意气风发的……有时候,少女怀春其实就是那一两眼的事……”

  气氛有些寂静。

  大堂内吃瓜的众人顿时意会,有人脸色豁然的点头,觉得此言很有道理。

  角落桌子前,欧阳戎停止了夹菜,突然伸手去开窗户,推开了一条缝,似是往外瞧了瞧。

  细丝雨点落在脸上,雨已经小了不少。

  袖中,妙思本来正四仰八叉的躺着,轻轻摸着鼓鼓的小肚子,消化食物,听到外面的话后,两手捂嘴,忍着笑。

  听周姓商贾说了一大通话,长袍文士隐隐有些挂不住脸,之前都是他一直掌握大堂内的聊天节奏,眼下隐隐被人抢了风头。

  不过谁叫人家消息确实比他灵通,而且大概率也不是故意的。

  长袍文士朝这两位消息灵通的商贾抱了抱拳:

  “受教了,二位是有见识之辈,可还有其他指教的?”

  程姓商贾沉稳安分些,察觉到长袍文士有些不愉快的情绪,立即抱拳回礼:

  “指教不敢当,除了这些外,鄙人与周兄知道的,和阁下差不多……”

  长袍文士脸色缓和了些,周姓商贾却突然道:

  “倒是还有一件风闻,听说当朝圣人,准备这两个月在紫薇城的

七十五、(第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