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五十七、浔阳江头夜送客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夜凉如水,江心月白。

  双峰尖北岸,江畔一处渡口,依旧灯火灿烂,闹声不绝,人来人往。

  不少舟船停泊江畔,除了货船、客船外,也有酒楼歌肆的画舫轻舟。

  双峰尖渡口位于城外的缘故,不像城里的浔阳渡那般,伴随宵禁,夜里封闭。

  双峰尖渡口日夜都允许船只启停,久而久之,哪怕浔阳石窟已经停修,来往旅客与商家们,依旧围绕渡口,发展出了一处夜市。

  来往的旅客,若是遇到浔阳城关门,都会在双峰尖渡口停留,歇脚吃饭。

  酒楼商铺倒是开了一大片,夜里生意最好。

  这番变化,也是燕六郎等江州大堂官员起初未曾想到的,纷纷下意识的佩服起了某位年轻刺史的深远前瞻。

  子时,欧阳戎、胡夫一行人抵达双峰尖渡口。

  坐下车骑,横穿夜市。

  在日夜不息的码头门口,胡夫勒马,回首抱拳:

  “欧阳刺史请留步。”

  欧阳戎一袭青色儒衫,坐于马上,正四望左右的喧哗夜市。

  浔阳大战后,他也来的少,来也是白天,虽有料到,但也未曾想到双峰尖渡口发展的这般快,已有模有样。

  欧阳戎轻轻摇头:

  “无妨,再送诸位一程。”

  胡夫等人也没阻拦,他们的视线或多或少的落在怀抱碎花小包袱、亦步亦趋跟在欧阳戎后面的银发小娘身上。

  络腮胡宦官收回目光,笑指左右夜市:

  “欧阳刺史,没想到这渡口这么热闹,还是夜里,灯红酒绿不输浔阳坊江畔的酒楼一条街了,这也是刺史大人的规划吗?”

  “确实……”

  东张西望的元怀民,刚要点头附和,就感受到了身旁易千秋投来的目光,瞬间闭嘴。

  胡夫啧啧称奇道:

  “真是个夜里消遣的好去处啊,咱家本以为除了扬州这等繁华大城外,两京之外的地方州县,夜里大都无聊无趣,倒是孤陋寡闻了。”

  欧阳戎未语。

  他偏过头,望了一眼远处江中央。

  一尊佛首正沉在江水间,仅仅露出头顶一小撮肉鬓。

  遥遥望去,上面似有沙鸥夜栖。

  易千秋、妙真、元怀民等人闻言,也和欧阳戎一样,视线不自觉的落在江中心沉落的佛首上面。

  他们眼神都有些复杂。

  有怅然,有落寞,也有感慨。

  这处双峰尖渡口本是为了修建浔阳石窟和东林大佛而服务的,为它而生。

  现今大佛崩碎,佛首沉江,石窟搁置。

  作为陪衬的渡口,反而被民间百姓们聚拢起来,做起了商贸生意,绽放出别样的生机。

  北岸渡口灯火璀璨,反倒衬的对面南岸的庞大石窟寂寥空荡起来。

  对于胡夫的话。

  欧阳戎默而不语。

  众人不答。

  胡夫察觉冷场,大致也意识到了什么,捂嘴咳嗽了两声。

  俄顷,他打破沉默:

  “官船在前面,随时能走,诸位饭否,叶小娘子呢?等上了船,脚离了陆,会在江上漂泊几旬,可就没有这么安稳吃饭的机会咯。”

  胡夫朝叶薇睐玩笑说道。

  除了第一时间摇头、习惯性蹭饭的元怀民外,众人皆点头。

  元怀民见状,也迅速改为点头,大咧咧道:

  “吃了吃了,胡中使客气了。”

  胡夫倒是无所谓:

  “行,咱家也不饿。”

  他转头吩咐随行宫人:

  “来人,去把行李物什搬上船,干粮清水什么的多备些,还有咱家买的几箱新鲜荔枝……”

  船只准备之际,燕六郎返回。

  他刚刚消失了会儿,此刻返回,大伙看见其身后跟随着一位紫金帔帛美妇人。

  胡夫认识,是个姓裴的商妇人,好像是在欧阳良翰手下做事。

  “公子,久等了,妾身刚忙完,下午又来了一伙外地僧侣……”

  裴十三娘先朝欧阳戎屈膝行礼,一脸歉意。

  欧阳戎摆摆手:

  “无碍。”

  裴十三娘转身,脸色恢复恬淡,朝后方随从们抬了抬下巴:

  “来人,搬上船。”

  胡夫等人偏头看去,发现美妇人身后跟随一伙壮丁,或背或搬几只大箱子。

  胡夫奇问:

  “欧阳刺史,这是何物?”

  裴十三娘先迈一步,款款行礼,嫣笑:

  “一点浔阳特产,大多是些风味吃食,还有些特色纸墨……中使与诸位大人路途辛苦,可聊以慰籍。

  “薄礼一份,不成敬意,还望笑纳。”

  胡夫看向欧阳戎。

  欧阳戎瞧

五百五十七、浔阳江头夜送客(第1/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