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四、琴非琴,画非画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篇?”

  “是那篇叫桃花源记的游记。”

  元怀民微抬下巴,表情有点小骄傲道:

  “我们元氏虽然没落,但毕竟祖上阔过,从北魏到乾周,三、四百年,家中秘藏不少文华孤本,陶渊明的文章也有收录,桃花源记就是其中一篇,记得,还曾是我祖父最爱,收录高阁。

  “乃我元氏珍宝,浏览过的外人不超过一手之数。”

  他自衿自夸之际,门口处,正怀抱琴盒站立的燕六郎,低头看了看琴盒。

  刚刚盒身似有微微颤动,宛若蜻蜓扇翅,

  此动静转瞬即逝。

  琴盒此刻纹丝不动,守在门口的燕六郎继续目不斜视。

  屋内,欧阳戎松垮肩头,原本紧绷的身子松弛了点:

  “原来如此。不愧是原北魏拓跋氏,家底丰厚。”

  他赞道。

  元怀民不好意思道:“良翰兄过誉了。”

  然而下一瞬间,他却见到,欧阳戎面色自若念道: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嗯,是不是……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那一篇?”

  元怀民先是愣了下。

  屋内气氛寂静。

  这位元氏后裔瞠目结舌:

  “良翰兄怎么知道的?此乃遗世孤篇,良翰兄听何人说过!”

  听何人所说?

  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难道和归去来兮一样我倒背如流这件事也要和你说……欧阳戎心道。

  面上如常,他摇了摇头:

  “怀民兄应该知道我曾在龙城担任县令,此乃陶渊明最后一次为官之处,留有不少古籍,偶然所得。”

  元怀民脸色狐疑:“当真?”

  “不然呢?”

  欧阳戎点头,连问几句:

  “总不会是你不小心告诉了李公,李公后又不小心告诉了我吧?”

  元怀民欲言又止。

  欧阳戎忽问:

  “怀民兄口中那位吴先生,是不是出身终南山?”

  “是来自终南山没错,当初最后一次见他,吴先生说要回山里去……”

  屋内安静下来。

  二人似是思索。

  良久后,欧阳戎率先打破沉默:

  “那今日被通缉,王俊之却不跑路,第一时间找你,又是所求何事?”

  元怀民沉默了下,答:

  “此前将我引荐菊华诗社,认识了小公主殿下,有了些交情,他最近追问我,关于陶渊明其它孤篇辞赋的事情,特别是那篇归去来兮辞……”

  “你怎么回答的。”

  “本就不知道,还能怎么回答?”

  元怀民苦恼道。

  欧阳戎重新站起身,走到门口,出去之前,平静问道:

  “我还有最后一问,怀民兄是怎么猜到,他离开你这里后,会去浔阳王府。”

  元怀民犹豫道:

  “从朋友情义上,我劝他跑,当心朝廷逮捕,他却闲庭散步般悠哉喝茶,用手帕擦手,还对我说,今日是个好日子,何跑之有。”

  语气颇为无奈:

  “他说要去做一件重要的事,他来到浔阳城,就是在等今日……

  “还许诺我说,要不了多久,我这江州司马的职务,便会拥有实打实的权力,再以后,元氏也不再是京兆小族,我元怀民之名,定能上族谱前列。”

  “那么怀民兄心动了?”

  “没有,其实……我并不在意这个的。从始至终,都只是因为朋友情谊,应帮尽帮。”

  “我懂了。”

  欧阳戎点头,重新带上毡帽,转身走出主屋门。

  门外等待的燕六郎跟在他身后。

  就在二人即将走出院门前,身后突然传来一声呼喊:

  “良翰兄。”

  “嗯?”欧阳戎微微顿步。

  “在下愚昧,对国事迟钝……这次李公、杜兄在桂州做的事情,是不是会影响很多很多人,比洪州的蔡勤还要严重?”

  欧阳戎点头:“会死些人。”

  “咱们江州是不是也首当其冲?”

  “嗯。”

  元怀民沉默了会儿,认真道:

  “我担心无意中办了坏事……

  “良翰能不能将我今日告知之事,上报朝廷,不过能否不提我名字,找个由头,主要上报那古怪的画与游记。”

  欧阳戎笑问:“怀民兄胆子这么小?”

  元怀民感慨:“还是良翰兄懂我。”

  “也行。”

  欧阳戎回过头,深深看了元怀民一眼,倏忽道:

  “怀民兄的名字没有取错,取得还挺

七十四、琴非琴,画非画(第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